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晓晨 《大观周刊》2011,(46):75-75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银 《大观周刊》2013,(11):354-354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4.
白霞 《大观周刊》2011,(32):160-16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电大学生以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特别是1995年开始招收的“注册视听生”,实行不组班教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3、5、6三期刊物上的三篇文章中,均有‘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如果在‘报刊’后面再加  相似文献   

8.
王银 《大观周刊》2013,(8):265-265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同,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石现鹏 《大观周刊》2013,(2):196-196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老翁接到女婿让他代买“否”的信,到处打听也没有,他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后,忽然想到可能是让他买“杏”。于是,他跑到街上买了几斤杏,写了封信,托人捎去。信是一首打油诗:“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你翁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有个学生在送给老师枇杷的附信上,把“枇杷”写成“琵琶”。老师见后痛心地说:“‘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只因这个学生“枇杷”、“琵琶”  相似文献   

11.
博览     
‘散文式新闻’的提法更准确徐占焜在《散文式新闻漫谈》一文中认为: ‘散文式新闻’较之‘散文化新闻’提法更准确。它是指在新闻中要以新闻文体本身的特点、规律为主,一匹用散文笔法,增加散文色彩。一匹用散文的优势来克服僵化的新闻八股。它是有主有次的。而‘散文化新闻’的提法则不够准确‘化’的意思一般解释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就容易理解为把新闻‘转变’成散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网络传播》2010,(2):85-85
“通过对2009年网络上争议问题的热帖进行频次分析发现,有几个高频词:‘争议’、‘官员’、‘最牛’、‘死亡’、‘言论’、‘警察’、‘局长’、‘幼女’、‘门’、‘自杀’,说明现在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大程度集中在公权力的使用这一领域。公权力是一个社会的核心资源,公民以公权力的使用作为判断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准,所以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并通过网络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
《老圃遗文辑》。杨阴杭著,杨绛整理,钱钟书题签。繁体竖排,硬面精装,45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印数3千册。 杨绛先生在该书前言中论述道:“我父亲杨阴杭(1878-1945)字補塘,‘老圃’是他常用的笔名。所谓‘遗文’的‘遗’,不是‘遗留’的‘遗’,而是‘遗失’的‘遗’,捡拾到的只是一部分。”《老圃遗文辑》中除—篇长文辑自《东方杂志》外,其余文章全部辑自于《申报》上。  相似文献   

14.
《记者摇篮》是辽宁日报新闻研宄所主办的新闻业务刊物.它以‘传播新闻信息、培养写作人才’为宗旨,辟有‘新闻研究’、‘新闻自学辅导’、‘好稿评介’、‘记者生活’、‘通讯员园地’、‘编辑手记’、‘新闻采访漫笔’、‘写作体会’、‘环球新闻界’、‘报海拾遗’、‘写作指导’、‘范文分析’、‘文苑探奇’、‘应用文写作’、‘广播与电视’、‘体坛通讯’、‘天涯海角’、‘古往今来’、‘文萃’、‘答读者问’、‘编读往来’、‘知识园地’、‘名家轶事’、‘城市风光’、‘祝您健康’等栏目. 《记者摇篮》以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讯员、新闻写作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5.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16.
初志贤 《新闻三昧》2003,(11):46-48
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说“他们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错别字”,如将‘啰嗦’写成‘啰唆’、‘磨擦’写成‘摩擦’、‘同仁’写成‘同人’”等。其实,这几个字并非是错别字,实际上是有关异形词应用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本期开始,刊发初志贤同志的《异形词 ABC》(拟分两次)一文,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7.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84-85
网络杂志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平台,‘连’什么‘线’呢?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BBS和博客的时代,一个网恋甚至‘裸聊’的时代.一个google和‘百度’的时代或超级目录搜索的时代.根本无法预言,在未来世界中新的连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8.
张芸葫 《大观周刊》2013,(4):137-137
语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发现者’与‘创新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愉悦身心,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2008年档案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档案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要转变重事轻人、  相似文献   

20.
解析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在许多人都在感叹“娱乐当道”。的确,目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变化,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风行起娱乐的热潮。“‘电视娱乐热’让观众过足了‘娱乐’瘾。每逢‘非常周末’,观众就会‘欢乐总动员’,搭上‘幸福快车’,走进‘快乐大本营’,摆起‘七星大擂台’,或相约‘非常男女’,过一个‘快乐星期天’。‘娱乐’旋风感染了电视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