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完课文《秋天》,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学生先是楞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生抄写作业过多。如抄写生字、新词、句子、中心思想、课文等,一抄就是好几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要抄十遍,多的几十遍。这种“大运动量”的抄写训练,对小学生的学习到底有益还是有害?这里,我想根据调查结果,谈点看法。一、过多的抄写无益于字词的巩固。我作过这样的实验:将全班(二年级)70名学生按学习能力均匀分成甲乙两组,用不同的遍数抄写一至四课的生字,然后进行听写检查。结果是:第一课,听写10个生字,甲组抄写十遍,听写正确率为92%;乙组抄写五遍,正确率为92.57%。第二课,听写十个生字,甲组抄写五遍,正确率为92.85%;乙组抄写十遍,正确率为94.57%。第三课,听写11个生字,  相似文献   

3.
<正>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暖流》,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同学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但很快就陷入了思考中,因为他们明明知道还有好几个生字新词没写,却又想不出是哪几个。默写  相似文献   

4.
写字教学中,很多教师感叹学生写字的正确率不够理想,错别字多,生字回生现象严重。通过几条有效途径,能够大大提高写字的正确率。初学生字时,重在引导细心观察字形和教师范写,留下正确的第一印象。再遇生字时,充分发挥板演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正确印象。学新字之前,利用课前三分钟随堂听写的方法,及时巩固对生字的正确记忆。平时写字时,及时纠正不良的写字方法,培养正确写字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今天,又轮到我午间管理。铃响后,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等我发话。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午间自主学习任务:淤抄写第26课生字新词一遍;于默读26课三遍;盂阅读课外书。要求:装哑,不发出一点声音。时间:30分钟。"虽然背朝着孩子,但我能猜到,他们看到这几行字,会怀揣怎样的新奇,甚至能看到几个调皮的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六册第16课)按时间顺序,用“总——分——总”的方法,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时,可分三步展开。第一步,预习课文。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查字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再反复阅读,思考文章内容、写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查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第二步,导读全文。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研究课《这儿真好》,引发了我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这节研究课的前半程,教师上得很流畅,学生相当活跃。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里,老师安排的内容是“精心”指导学生书写好“象”、“极”、“玩”、“年”四个一类生字。按理说,十分钟时间安排写四个生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在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逐一给这四个生字组词、扩词,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书空识记字形,接着又引导学生逐一观察、评价老师所“范写”的字存在的问题,最后又带着学生温习了一遍“写字歌”。待到教师将上述环节教学完毕,…  相似文献   

8.
裴凤江 《考试周刊》2012,(40):47-48
"课前三分钟"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对辅助和推动语文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课前三分钟",论述了"课前三分钟"的特点和作用,并指出了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意外”造句。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1.
使用工具书,突破字、词关。对于生字新词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可着重要求学生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使用工具书,查出并弄懂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课前多动手,多翻字典与词典,摘记抄录,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经过自己动手所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抄写作业占有一定比例。从生字新词到课文片段都要抄写。特别是以字词教学为主的低年级。生字新词大量出现,学生抄写的任务十分繁重,以第一册课文为例,全书有22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数量可观的词语都要求学生抄写。这对一个刚跨入学校门槛的儿童,尤其是农村学生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师为了所谓巩固知识,一味地增加抄写遍数,每个词要求抄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其结果,加重了学生负担,增添了学生厌烦情绪,潦潦草草,任务观点,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春节前,我仔细反复阅读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黎世法教授著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一书,随后又亲自到万县市听取了黎教授的报告.后来又参阅了江苏教育学院的《初中语文单元设计汇编》和《语文教学通讯》今年第一期《初中语文(双册)阅读课自学导读》等资料。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我们这个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提高他们语文知识的能力,从上期开始,对我校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进行了改革.我对语文课改革的宗旨是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活”中有“获”.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以班划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8人,每组选一人为组长.上新课之前,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三遍课文.阅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用笔将文中生字新词划上记号:读后立即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对生字新词查准字音词义;第二遍是小组集体朗读;第三遍则根据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教育、教学方向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觉得阅读教学中的“放”与“扶”很重要。一、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放”“放”即课前预习。每篇新的课文都会出现一些生字、新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动手,通过查阅字、词典寻求答案,选定其在课文中的特定含义及读音,同时也弄清生字、新词的常用义。若遇到深奥或抽象的词语先勾画出来待课上解决。解决字词之后,第二个预习目标便是熟读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反复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3):95-96
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能够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的质量,有效地利用课前三分钟中能够显著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前三分钟属于教学前的导入环节,课前三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课前三分钟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具体就初中英语高效课前三分钟运作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九义”小语教材第三册第20课《北京》教例评析南宁市园湖小学潘安兰【教例】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能听写部分词语,并能用"是......是"、"美丽"、"优美"、"川流不息"等词造句。2.让学...  相似文献   

17.
预习虽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环节。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探究才会成为可能。然而,课前的预习工作.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是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粗看过一遍;要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新词.便以为圆满完成了预习任务.结果只能导致课堂上还需要花大量的时...  相似文献   

18.
近日 ,我参加了南京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观摩研讨活动 ,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五年级观摩课《黄河的主人》。执教者上的是第一课时 ,在这节课中 ,教者对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学作了独具匠心的设计 ,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将这节课中生字新词的教学片断实录如下。: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下面让我们比一比 ,看谁的预习最充分。请读读这些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羊皮筏· 子艄·公竹篙· 波浪滔滔·· 惊涛骇· 浪如履· 平地)(指名读 ,齐读)师 :这些新词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请先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互相交流。(四人小…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语苏教版第八册1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  相似文献   

20.
预习虽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环节。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探究才会成为可能。然而,课前的预习工作,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是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粗看过一遍;要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新词,便以为圆满完成了预习任务。结果只能导致课堂上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解决学生自己早就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认识,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