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去冬今春,几场特大暴风雨接连袭击问勒泰地区。据当地老人讲,这是30年来未遇的特大雪灾。阿勒泰雪灾一时间成了区内外人们关注的热点。2月19日,新疆日报派出四名记者前往雪灾第一线采访。我与马涛、红苇、崔和乘坐小宁驾驶的北京一2020急急向阿勒泰雪原进发。雪海茫茫,到处闪烁着刺眼的强烈反光。一幕幕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一只只牛角从雪堆型露出来;饥饿的丰围啃着白烨树皮;冻饿而死的马匹倒在雪原上~….我们的小车在雪原上趔趄而行,就如汪洋大海中一只下沉着的船。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预感,这将是一次艰险的采访之旅。“闹海风口…  相似文献   

2.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3.
“蝶雪”发生的高峰时间是7月19日至21日,而我得到信息则是7月24日。据我所知,蝶群集会,在我国只有西南地区发生过几次,而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出现則是奇事。等我赶到发生地点时,“蝶雪”果然已经过去。我便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蝶群飞过的路线,冒雨跑了十几公里山路,追踪采访。从兴隆峡口到马衔山顶,一路访问了几  相似文献   

4.
实际上,能不能“知心”,不只是有方法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有心灵修养的因素。有的人采访就事论事,写报道也是就事论事,因而出自于他手下的章只见其事不见其心,虽然写到了人,但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魏巍所说的:“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这种只写外表不写灵魂的不乏其例。不是不想写,遗憾的是他看到的是些外表的东西,没有看到灵魂的东西。法国学巨匠雨果说过,人有两种眼睛,一种是生理上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方周末》通过对新闻资源的组合与策划,对“雪灾”作了一系列报道:《雪压中国》、《让历史记住这一“年”》、《雪问中国》和“雪立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性、正义、良知、爱心,使得万众一心抗雪灾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知心须洗心   实际上,能不能“知心”,不只是有方法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有心灵修养的因素。有的人采访就事论事,写报道也是就事论事,因而出自于他手下的文章只见其事不见其心,虽然写到了人,但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所说的:“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这种只写外表不写灵魂的不乏其例。不是不想写,遗憾的是他看到的是些外表的东西,没有看到灵魂的东西。法国文学巨匠雨果说过,人有两种眼睛,一种是生理上的眼睛,一种是心灵上的眼睛。如果没有心灵的…  相似文献   

7.
“能跑”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的修养提出须有“四能”,即“能想、能跑、能听、能写”,对于“能跑”我一直没有充分认识,直到经历过第一次采访,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为了配合采访课教学,学院组织我们新闻系46人到南京市的各大市场进行采访,我们那个方向有两个市场。 一进市场,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我,第一次采访嘛,当然有些激动。我在市场里遛达,不时地和同学打个照面,看着他们采访时的那个认真劲儿,我也拿出了采访本。我问了几个卖菜的一些诸如“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8.
采访前的准备,是采访成败的一 个重要前提。但准备的核心、准备的灵魂是人,是了解与研究采访工作的对象。美国新闻记者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因此,采访的成败与否,关键也就在于  相似文献   

9.
王毓军 《军事记者》2005,(12):32-32
翻开今年国庆期间的几期解放军报,最能吸引读眼球的,还是一版新开栏目《祖国,共和国军人对您说》。此系列报道,不仅标题极富诗意,内容也都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尤其是那一段段深情的心灵素描,读后能给人以精神愉悦,以心灵震撼,以灵魂洗礼,同时更能引发撞击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第一场白色的雪,拉响的却是红色警报。 “这是中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 在受灾各省,交通受阻,电力不足,供应吃紧……  相似文献   

12.
刘永 《军事记者》2006,(10):67-67
对我们搞新闻报道的,战友们说:你们又是立功受奖,又是提前晋职,时不时还能领到一小笔稿费,真是名利双收啊!“名利双收!”一听这话心里就憋屈:夏天顶太阳冬天踩雪窟采访,没日没夜写稿子、眼睛熬红了手腕写肿了的时候你们没有看见,稿子发出去盼星星盼月亮等着报纸上能见到小小的一块的焦灼心情你们没有体会,只看到了我们苦尽甘来享受褒奖的那一瞬。但仔细想一想,也难怪战友们羡慕,我当兵15年,9次立三等功,一次立二等功,两次提前晋职,占便宜真不少。说到稿费,有时汇款单来了一沓子,确实吓人一跳,但数额都是一二十块、三四十元的,加起来也就是最…  相似文献   

13.
一次特殊的采访鲁生53年前的初夏,我进行过一次特殊的采访,至今难忘。那是1942年的5月初,日寇正要对我新建的中条山根据地进行“扫荡”,当时我是《晋豫日报》记者,被派到17团随军采访。17团住地离报社约有40多公里山路,接任务时是中午,我立即打好背包...  相似文献   

14.
赵勋  周骏 《新闻知识》2000,(9):27-28
我们合作完成的《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被评为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且被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角逐,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受到省内新闻界众多资深评委的青睐,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激励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用真情去采访和写作 《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的发表是在1999年11月4日,发表后一些同事就说,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为此我们也颇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是用自己的真情去采访、去写作的,这也是我们在采写这篇文章中获益最…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就指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许多老记者都一致认为:采访工作实为新闻全盘工作的灵魂.西方新闻界也普遍认为:一流的采访者必定是一流的撰稿人.美国原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主任弗兰克曾说过:“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告诉我,一次他去某大公司采访一位总经理,这位老总自认为“蝗虫”又来了,便迟迟不见,让他在会客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老总出来了,板着面孔说:“我很忙,你直说吧,要我们给多少钱?!”当时弄得他哭笑不得,连忙解释说:“我是奉命来采访的,绝不要你们一分钱!”这位老总听他这么一说,面孔顿时变了样,态度也热情了,对他说:“对不起,误解您了,我们也是被新闻界一些人搞怕了。”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可见,搞“有偿新闻”严重损坏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社会形象,败坏了党的新闻工具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 12月 31日起,沙雪暴袭击着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最大的风力达 9级,风速每秒 26米,气温在零下摄氏 41度,一夜间,成群的牛羊被冻死在茫茫雪原上,几十万农牧民困在暴风雪中告急。读者急需要了解灾区的情况,募捐者也想了解当地最急需什么。我们于 1月 12日夜驱车奔向雪灾的纵深地带进行了采访,度过了一次不寻常的采访生活。   一声令下连夜出发   内蒙古锡林郭勒雪灾,牵动了天津读者的心,报社领导派记者前去采访。《今晚报》新闻策划组拿出采访方案,但新闻切入点在哪 ?与天津读者有哪些联系 ?1月 11日上午,我们从因特…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档案》2010,(1):F0003-F0003
刘义权同志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把平凡岗位当作人生舞台,把本职工作作为人生追求,牢记档案工作者“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使,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先进事迹平实生动,感人肺腑,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一次次使我们情感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  相似文献   

19.
每每说起我是记者时,都会有人说“当记者还是好”。 当记者有什么好呢?自思之,不外乎四点:一,到处采访,能结识很多人,也能增加许多社会经验;二,因为发稿子,名字经常在报上出现,和很多行业相比,容易混个脸熟;三,不敢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起码算个脑力劳动者,也许可以放在“白领”与“蓝  相似文献   

20.
记者部通知我,让我在2001年度解放军报记者会上,谈谈年初两赴内蒙古北部边关闯冰河及雪灾采访的体会。如果说冰河、雪灾区之行稿件得到肯定和鼓励的话,也都与值班社领导、记者部、编辑部有关领导及责任编辑的关心帮助分不开,没有他们的具体指导和对稿件的精心编处,也就没有这两次让我至今难忘的北疆之行。如今回想起来,北疆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色依然封存在心底,茫茫雪野里,我与连队官兵同行跋涉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静下心盘点一番,觉得冰河、雪灾区行有收获,也有遗憾。林林总总谈些点滴感受,权当作一次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