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明代谢榛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样适用。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它可以完善、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延展教学时空。结课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靠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陈田峰同志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抓住七大结课兴趣点,以寄语、节点、生成、留白、拓展、留疑、续写为主要突破口,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让结课放射出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的确,好的结课要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3.
明朝谢榛谈到文章的结尾时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课堂教学和赋诗作文有同样的要求。多元归结、拓展创新、畅想激励等,是教师选择应用较多的几种结课方法,那么,如何展开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小结效果呢?一、多元归结,梳理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采用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用法。课堂小结能够有效梳理课堂学习思维,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认知,对教学行为得失做出理性判  相似文献   

4.
刘凤娟 《成才之路》2010,(33):76-76
所谓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设置悬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结构的过程。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不绝如缕。"一堂完美的生物课,完善、精要、耐人寻味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的高中英语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良好的结课设计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和激起学生思维高潮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善始善终,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张文林 《山东教育》2004,(29):34-35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底;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思想政治课教学固然要重视起始的导学,便也不能忽视教学结尾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下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的课,如同一首动人的曲子,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尾声。那么,在科学课堂中,结尾如何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呢?笔者从科学课的结课方式来谈谈课堂结尾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对新课导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0.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究导课方法,也要重视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类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介绍】明代谢榛论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时说:"起句当如撞洪钟,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上课也同样如此,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以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此话道出了,欲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则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结尾模式六种李英荣古人在谈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几年来,笔者在课的结...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1.问题解决型。扣人心弦的课尾小结必能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此时若能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6.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  相似文献   

17.
高冬 《现代语文》2013,(4):75-7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始的导入和课中的新授,而忽略课尾的作用,笔者经过长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课堂结尾方式,如:归纳总结式、前后呼应式、触类旁通式、拓展延伸式、比较阅读式、课尾留疑式、作文练笔式。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完美有效的结尾深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引起情感的共鸣和碰撞。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  相似文献   

18.
明朝著名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讲的是写作,同样也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新课标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导课和授课的艺术,而轻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往往只在每节课的最后两三分钟里,教师才把本课的知识点罗列一下,或者找名优秀学生回忆叙述,或找学生说说通过学习受到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9.
明朝著名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讲的是写作,同样也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新课标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导课和授课的艺术,而轻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往往只在每节课的最后两三分钟里,教师才把本课的知识点罗列一下,或者找名优秀学生回忆叙述,或找学生说说通过学习受到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6,(6):8-9
<正>文章的结尾不但是点睛之笔,更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明代学者认为,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余味悠长。我们在作文时,如何才能巧妙"撞钟",令结尾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呢?这里提供几种结尾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