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智慧课堂、智慧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智慧课堂应用体现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具体课例为案例,介绍基于智慧课堂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同时,指出了智慧课堂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智慧教育的视野去分析参赛作品,得出职教课堂的多样化的教室布局、全方位的课堂延伸、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的创新做法值得我国智慧教育借鉴,与此同时从改善比赛机制方面提出允许往届获奖者参加信息化大赛、适当控制信息化手段可彰显程度以及细化评比要素、增加专家评点功能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115-120
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所在,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变革课堂的教与学?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教师有效实现精准教学?文章从精准教学和智慧课堂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重庆市大足区智慧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最后提出了精准教学视野下的智慧课堂模式。智慧课堂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和精确诊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教育环境支持下的学习应用日益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如何将智慧教育环境恰当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是当前各学科教师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以内蒙古地区一所乡村学校教师在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情况为研究切入点,采用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教师们在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的设计能力与应用情况,通过智慧教学环境的教师学科教学设计要素指标,分析教师在智慧课堂应用过程中展现的教学设计能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的“智慧课堂”是深化课堂变革、增质提效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行业与信息化深度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与未来课堂改革的主要方向。智慧课堂逐步融入传统教学,为传统课堂增添“新活力”,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称为“智慧课堂”。近年来智慧课堂的理论和实操在国外发展较快,常表现为智能性教学环境、智能APP客户端的建设与运用。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强化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的要求。智慧课堂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使课堂更加高效,培养学生的学科信息...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66-168
社会信息化、地球数字化趋势推动教育变革加剧。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学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该关注智慧教育在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教育形态。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其创新与变革是合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3):11-12
在智慧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智慧教育。本文针对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素养满足信息化诉求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问题,为其规划合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包括丰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创新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就是教育的信息化,也称智慧教育。随着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将云课堂、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悄然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不同模式和方法之间的融合。基于此,主要对智慧学习背景下高职O2O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付刚 《考试周刊》2013,(47):185-185
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云技术与计算机等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一个全新的信息化e-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环境智慧化日新月异。本文就是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着眼,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为目的,教育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所有教育实施环节泛数字化,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智慧教育模式。英语课程教育信息化,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加深掌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信息化教学,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智慧教育是高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智慧教育的理念融入不足、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信息化教学培训机会和培训迁移动机等问题。为了适应智慧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智慧教学理念,学校要深入挖掘和开发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完善层次分明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自我效能,营造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重视对教学应用结果的评价,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江海洋 《新教师》2022,(1):68-69
一、研究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服务于教学的智慧课堂.如何构建体育智慧课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本研究从小学生的移动性技能学习出发,探究体育智慧课堂的重要作用.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为目的,教育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所有教育实施环节泛数字化,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智慧教育模式。英语课程教育信息化,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加深掌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信息化教学,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未来教育的新需要,智慧教育模式终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现有思维,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积极推动现行教育系统的变革. 智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包含了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层面的教育领域里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智慧教育理念即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点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交互、协作、开放、共享.智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推行智慧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智慧教育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最终聚焦到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变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与传统教育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的整合更具备连贯性、时效性和全面性。智慧教学环境的重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形式。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校智慧教学环境以"互联互通、服务精准、数据支撑"为建设标准,从重构教学楼宇的实体空间,到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智慧督导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虚拟空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环境的深度融合。高校应以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加速推动办学方式、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越秀区一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教育信息化特色区"、"智慧城区"和"学在越秀"品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越秀区实现公民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高速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的高效整合,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越秀教育学习网、学校智慧课堂、越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等成为越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师的素养还是教学模式,都应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高校教学也应随之变革,通过创新应用、技术发展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目标是创建智慧课堂,因此展开对智慧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探索,希望可以对当前高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