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在文本细微处"欲擒故纵"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空白处"画龙点睛"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异常处"偷梁换柱"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主旨处"去伪存真"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精妙处"如法炮制"培养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用教学是不是都应该是"写"?是不是脱离了"写"语用训练就不复存在了?阅读教学应该努力从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的融入点入手,强化感知体验,让语用训练指向意义理解;强化方法积累,让语用训练指向技能操练;强化揣摩洞察,让语用训练指向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需要的就是精确妥帖,要能将自己心中所想不含糊、不夸张地表达出来。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紧扣文本特点,在厘清知识下推进语用训练;针对具体学情,在契合认知下推进语用训练;紧扣文本主题,在情感浸润下推进语用训练。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语用教学中,文本"言意"中的"言"指的是语言和语用,是语文的工具性属性;"意"指的是文本的主旨与情感,代表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属性。语文老师要在教学活动前,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把对文本意象的深入探究作为"言意"理解的切入点,进行精导、善导,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言""意"之间的关系,提升语用认知。  相似文献   

5.
<正>"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一、把握学段特点,正视学情,巧妙突出"语用"纵观苏教版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让语文课堂突出"语用",就需要教师抓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人教版"英语"教材各单元的核心内容,文本即话本。探讨了有效实施该板块教学的几点措施,即以本为本,构建文本,"境"化文本,开发文本,通过解读语用目标、文化内涵、合理创设对话情境、巧妙开发文本资源等教学策略,更好地实施趣效、双赢的对话教学,落实对话的交际功能、语用目标、人文取向的多元目标。  相似文献   

7.
林小花 《教师》2020,(12):55-56
语文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筛选出更多语用训练点,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语用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用能力。文章从"整合文本语言""与生活认知接轨""激活想象思维""创新读写训练"四个维度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训练点,调动学生参与语用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用是语文本体的价值尺度。在积极语用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指向语言,引导学生扎根文本语用,通过"直接语用""储备之用""无为之用"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读写、积累,掌握语识,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预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预学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设计"预学单"时,要兼顾文本的语用训练点。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的显性语用基点,如结合文章题目、文本语言、课后习题进行"预学单"设计;也可以运用文本隐性语用基点,如利用文章字词的字理以及关键句之间的联系来设计"预学单";还可以运用文体特点来设计"预学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紧扣语用训练点设计"预学单",从而让"预学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取决于文体本身。什么样的文体就决定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要从朗读训练、学生理解文本难易度以及表达形式上发现语言训练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语用",而"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语用教学是从语言文字内部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教学。语用教学是从语文内部的角度来寻找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途径,其核心是寻找文本内部与文本外部的"语用关联点",尽可能找出和建立阅读与阅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生活的最大和最佳关联。如何运用语用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然而笔者注意到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很善于从文章的内部出发,对教材进行"表里求索,左右勾联"。余老师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最终价值指向应该是表达。阅读教学应该定位"语用"。教学前,教师应依托文本寻求有价值的语用资源;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吸纳文本的言语智慧,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倾吐外显;后续的教学,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唤醒学生的语用储存,让学生通过吸纳、倾吐的更替,获得言语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王元化老师提出过"语用教学",他将语文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提出语用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要运用体验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共度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本文拟从"围绕教学目标,拒绝旁逸斜出""选择恰当时机,莫要生拉硬扯"和"联系文本内容,升华情感体验"等角度,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抓住文本有特点的语言形式,让学生通过发现与破解语言形式的秘密,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魅力,对"语用"教学进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第一位是构建学生语言文字材料"。但当前不少的"语用"教学重视了儿童对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表达的过程,却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活化,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人言亦言,言不由衷,冥思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采用言语翻转策略,实现文本语言内容和儿童表达的有效对接,形成具有规范性、清晰性和逻辑性并富于个性特色和美感特征的"语用品质"表达。  相似文献   

1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以《雾》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强化对比辨析,在训练中发展语感意识;关注运用表达,在迁移中推动拓展实践,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神话类文本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用水平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用的视角审视文本,努力开掘神话文本中的语用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品析、实践运用、提炼复述、拓展延伸中提升语用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强调表达形式的运用,让文本的语言艺术得以升值,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锤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教学时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甚至走进了"语用"教学的误区。对此,要细加思量和辨析,纠偏去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早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点和重点。那么,在语用观照下的阅读教学该做出哪些努力,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匹配的转向呢?一是由读懂文本内容向读懂文本表达转向;二是由学习语文知识向学习语用知识转向;三是由研究语言向组织学生言语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2011年版课标背景下略读课的教学,应当加强"语用"意识,根据文本语用特点,设置合适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情境,不但引领学生理解内容,更要发现言语形式,迁移运用,提升语文能力。文章以《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谈谈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