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刘波 《新闻传播》2007,(11):19-20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无剪辑拍摄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灵魂。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拍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无剪辑拍摄是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将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就拿电视来说,目前我国约有3000个频道,观众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80分钟。其中更换100次频道,这就意味着观众注意力高度分散。电视媒体竞争,新闻无疑是主战场。那么,电视新闻大战,以何取胜?有什么东西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新闻上呢?当然有许多东西有许多办法,但有一种稀缺的新闻资源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利用,那就是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不可预知性”。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时政会议新闻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时政会议新闻的数量、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质量却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种创新。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拍好每一条会议新闻,这既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从事摄像整整20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薄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一年以来,四川日报社利用新闻报道的多种形式,刊载了大量有声势、有力度和有影响的农业新闻报道,对四川省夺取“九五”开局的头年农业大丰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中对广大农村读者影响最大、最深、效果最好的要数“农业四季歌”即《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实》和《冬之律》专题栏目。从1990年4月4日起,四川日报社在头版新开辟了一个《春之声》栏目,专门刊登新闻摄影照片,配合文字新闻,为春耕生产,展示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力度,具有新闻性和可读性的图片新闻。开篇为《田野响起犁铧声》,采用大照片的形式,而且放在头版…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是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比起时政新闻、娱乐生活新闻这类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的新闻类别,更容易被农村读理解和接近的农业经济新闻也有了一个广阔的受众平台,让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记们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所以说电视专题片也需要包装。这里所说的“包装”,是在新闻成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9.
电视的出现是20世纪的一项重要事情,它不仅是一种有重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同时又是一种受欢迎的文化和文化载体。多次受众调查表明,我国电视观众已把从电视中获取新闻信息和满足文化需求,作为收看电视的第一、二位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在把握好电视的新闻舆论导向的同时,深刻地认识电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好文化的导向和在电视中突出主体文化。时代赋予电视的责任电视文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普及性。近年来我国电视发展迅猛,电视机社会拥有量已达24亿多台,电视覆盖率达84.…  相似文献   

10.
从一开始,人们对民生新闻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原因主要有: 节目内容琐碎。电视民生新闻一开始觉得新鲜,少了习以为常的“硬”新闻,多了有趣的“软”新闻。但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感到,节目里充斥着琐碎而又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心生厌烦。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指在新闻现场直接播送反映新闻事件的图像和声音,从而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播出与受众的收看同时进行的一种电视节目播出方式。电视新闻直播既是一种新闻的报道方式,也是一种新闻的播出方式。如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我国呈现日趋多样化、常规化的繁荣局面。在三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中,电视使用的传播符号最多,  相似文献   

12.
说起电视化类栏目,大家都不会陌生,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诗歌散》、《化报道》.浙江电视台影视化频道的《丛林》、《新天天说》都是电视化类栏目。电视化栏目难办,难以获得理想的收视率,这已经成为一种业内共识。《化报道》作为比较纯粹的化新闻,很可惜失败了;《新天天说》开始是擦边球的化新闻,更准确的说是社会新闻,所以小有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李文 《视听纵横》2005,(3):24-26
目前,电视经济新闻是各家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如何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做出言之有物,又通俗易懂的解释,以确保媒体宣传效果的有效性,是电视经济新闻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彦 《声屏世界》2007,(8):13-14
方言新闻是用方言来播报新闻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如今打开电视,在许多区域电视台的节目里能听到满耳乡音,粤语、湖南语、四川话……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纷纷登上了电视舞台,方言新闻成为新时代的受众新宠。  相似文献   

15.
试析电视纪实的定义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实是电视媒介传递事件信息的一种功能和方法,是采制电视纪录片、专题性新闻、评论性新闻和消息性新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几年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崛起和新闻改革的深人,理论界对电视纪实这一手段的系统研究颇有成就,但还没有触及到为电视纪实下一个准确定义的课题。为一种事物下定义的过程是系统研究这一事物的重要环节,正如人们为新闻下定义并希望从几十种新闻定义中筛选出满意品种所进行的探索,就是建立在对新闻这一事物的种种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事物定义探讨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本文拟抱着这一目的试提出这…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如何发挥新闻评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旗帜作用,发挥其在塑造媒体形象中的核心作用?有这样的忠告: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电视记的职业活动,始终贯穿在电视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判断其新闻价值及其搜集选择报道素材,酝酿新闻主题的全过程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纸、广播新闻采访相比,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共性方面,三都要遵循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新闻采访与字、广播的最大区别就是镜前采访,它把电视记的采访活动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使记的采访活动由单一的采集手段拓展为一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18.
图像新闻是新闻记者用摄像机在新闻现场摄录声音和图像,并结合新闻文字稿通过电视传媒对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传播手段。由于我国电视新闻长期受电影刨作的影响,过分强调画面的主导作用,许多电视记者对文字稿的写作不够重视,使得这类节目很难取得最佳传播效果。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呼吁电视记者不仅要有西面语盲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图像新闻文字稿的写作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创作,它不仅受电视西面的制约,而且还要在有限的时间(一般1至2分钟)内向观众展现新闻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9.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