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0,(5):85-85
转基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优良基因跨物种交流,对于农作物而言,能够实现对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定向、精确的改良,使依靠常规育种技术达不到的目标得以实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产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抗除草剂等)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品种有显著改进,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其中生物育种产业更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生物农业育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粮食已经实现7年连续增产,"十二五"期间还将计划增产500亿千克粮食。要达到这个目标,培育优良种子品种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34亿公顷,占到全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1996~2009年期间增长了80倍,  相似文献   

3.
<正>"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能够通过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杀虫剂用量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不乏争议,但转基因作物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由于具备抗病毒、抗害虫、高产量、高品质等特性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传统杀虫剂用量的减少而具有更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在当前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转基因作物是可以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国际和国家法律的日趋完善,转基因作物必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好。我国应当不失时机地掌握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国情,使得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紧跟世界前沿水平,造福于全国和全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10,(5):85-85
转基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优良基因跨物种交流,对于农作物而言,能够实现对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定向、精确的改良,使依靠常规育种技术达不到的目标得以实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产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抗除草剂等)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品种有显著改进,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8-19
正山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转基因品种安全性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和民众中引起了一些争议,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不应称之为"妖魔化",也不拟采取"坚决遏制负面舆论"的做法。毋庸置疑,转基因育种技术将以巨大的潜力引领未来,对于增强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支撑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野中的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有数干种转基因作物在大田进行试验。截至2003年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已有60多种,总面积达6770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争论的焦点 2006年全球已有22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有关的物质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主要有2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似乎正站在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基因革命”的门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转基因作物还远未被广泛接受,相当多的国家政府、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和舆论对转基因作物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认为其含有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在对待转基因作物问题上就采取了提倡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具有传统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时人类未来生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本文主要从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害虫和天敌、对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转基因作物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转基因作物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非洲和欧洲正在设法在境内彻底消除转基因作物,但美国却有超过50%的大豆都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作物究竟是解决饥荒的良药还是危害人类的毒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小莜 《百科知识》2010,(19):17-20
198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作物诞生于美国,是一种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1996年,美国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现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它们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都超过了1000万公顷(1公顷为115亩)。  相似文献   

15.
菽与 《今日科苑》2012,(8):24-25
"食品安全"一直牵动人心,经常有人把"食品安全"和"转基因"话题联系起来,似乎"转基因"和"毒牛奶"、"地沟油"是同一范畴的话题。事实上,作为一种新技术的运用,转基因育种不但不会降低日常饮食的安全性,且对长期的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粮食危机,不仅让美国的小麦种植者和小麦商人逐渐将种植转基因小麦视为生存之道,也令许多曾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企业的立场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1,(9):22-24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奇。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4):1-1
作为世界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尖端,中国正加紧开发包括抗旱性能在内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9.
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年墨西哥本土的玉米品种资源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基因污染。该国是玉米的起源国及品种资源的中心,该事件引起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造成基因污染早在1998年已有报道。我国是水稻和大豆的起源地,野生近缘种也极为丰富,该两种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的大面积商业化生产要极为慎重。转基因作物的各种生态风险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要调动生物工程、生态学、植保、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各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多学科共同攻关研究,使生物工程这项高新技术在21世纪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正>孟山都公司始创于1901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从开始的农业化工领域逐渐扩展至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并实际垄断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物种子市场,尤其是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