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相似文献   

2.
在初二物理教学中,“浮力”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又是全章的一个核心,它贯穿全章的各个部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阿基米德原理存在着许多误解,以至使教学工作受到影响.现在我们着重从浮力的定义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影响的角度来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初中教材在引入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在观察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出结论的。在这里,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是: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是否简捷,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这个问题就成为影响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来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4.
简述阿基米德及其主要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叙述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详细分析研究并具体阐述了阿基米德的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改进黄梅实验中学张流柱(436500)新编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采用烧杯代替溢水杯,研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能较直观地导出阿基米德原理,但也很容易地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为:浸入液体...  相似文献   

6.
对浮力的理解──与“正确领会阿基米德原理”一文商榷四川省青神县709子弟校崔泽宾贵刊1996年第5期所刊“正确领会阿基米德原理”一文,其中第二条结论说:“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作用,但浮力不一定满足阿基米德原理”,并以例3和图2用压力差法计算出浮力不...  相似文献   

7.
文中动场中气体,粒子分布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特例,证明了浸在气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严格成立。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对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可以一般证明,如果静止流体粒子遵从玻耳兹曼分布,浸在流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都是严格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领会阿基米德原理重庆师专石东平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这就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该原理所用文字不过三十来字,语言浅显,看似非常简单,但若详细探究一番,竟也悟得...  相似文献   

9.
赵鹏华 《电大理工》2000,(2):16-16,20
文中运动中气体,粒子分布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特例,证明了浸在气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严格成立。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对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可以一般证明,如果静止流体粒子遵从玻耳兹曼分布,浸在流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都是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浮力部分是历届中考的热点,而阿基米德原理又是热点中的重点.一旦能够在这方面实施突破和跨越,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迅速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果我们能挖掘阿基米德原理本身的比例关系,我们的解题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下面仅就阿基米德原理隐含的三种比例关系,谈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发生错误,这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教学中只教给学生书面知识不行,还必须同时教给学生善于联系、善于分析、善于应用的本领,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浸”字的含义,灵活应用浮力知识和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这样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庙中学胡清(430050)在讲“阿基米德原理”这节中,新教材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将“阿基米德实验”中的溢水杯改为烧杯,实验是这样的: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称出被...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红军 《物理教师》2000,21(2):30-31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难点,已经有不少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总的说来,经验型的文章偏多,而理论型的文章则较少.本文拟从物理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以期对这一原理的教学有所裨益.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国 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究竟有多难,其难度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占怎样的地位,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清楚.从理论上认识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对这一课题的教学很有帮助.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在其主编的《物…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杠杆时,我们知道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学习了功的原理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来探讨阿基米德的说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①掌握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及公式; ②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综合计算。 教具:弹簧秤、阿基米德原理试验仪。  相似文献   

17.
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前287~前212).经过实践研究而发现的。这一著名的原理内容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搞好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的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认真观察和实验,是理解好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有关实验题的解题方法辅导例1图1是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示意图.(1)请把各图序号按实验最合理的先后次序排列,填在横线上(2)观察实验中各弹簧秤的示数,请填在下列实验记策表上.(3)由实验得到结论:【分析】由图1可知该实验的步骤分得非常细致,突出了实验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例如用弹簧秤先称出物体A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再将物体浸入烧坏中,才能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A受到了浮力.只有对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  相似文献   

20.
阿基米德原理局限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九年级物理中,"浮力"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又是全章的一个核心,它贯穿全章的各个部分.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在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生活的年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更不可能形成一套学科体系,阿基米德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