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教育券的公平诉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健 《教书育人》2009,(10):68-70
美国教育券:理论及其实践 教育券(Eclucational voucher,又译作“教育凭证”),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55年在其著名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Freedom)一书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教育券理论的发源地,也是最先把教育券理论引入到实践当中去的国家之一。因此美国的教育券制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并没有从国内大多数学者经常研究的教育券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作为切入点,而是集中讨论了美国教育券制度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借鉴作用。主要分析了美国教育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它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并且详细论述了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券制度的前提条件以及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12日,美国参议院以58票对41票封杀了布什的教育改革方案的核心:助学金计划。该计划容许以“代用券”(voucher)的形式用联邦政府的钱来资助学生上私立学校,被民主党攻击为是一个“假公济私”的计划,威胁  相似文献   

4.
邵玲 《教书育人》2006,(2):76-78
教育券(school voucher)又称教育凭证或学券,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就是用市场概念中的有价证券的形式来抵充学生的最低生均学杂费,学生或家长凭券可以自由的选择学校。一方面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政府向一些家庭提供某种特殊的、购买教育服务的权利。目前在美国已有2个城市和一个州正式实施了教育券制度。2001年秋,浙江省长兴县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教育券制度,之后,湖北省监利县也实施了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认为“教育券制度(school voucher)”不仅能显著减少教育经费的错用,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这个观点至今不改,但我也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券面临三个根本的难题,使得它几乎不可能实施。相比之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才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券(school voucher)又称教育凭证或学券,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就是用市场概念中的有价证券的形式来抵充学生的最低生均学杂费,学生或家长凭券可以自由的选择学校。一方面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政府向一些家庭提供某种特殊的、购买教育服务的权利。目前在美国已有2个城市和一个州正式实施了教育券制度。2001年秋,浙江省长兴县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教育券制度,之后,湖北省监利县也实施了教育券制度。一、对教育券制度本身的认识1.教育券的缘起和在美国产生的背景1955年,弗里德曼在他发表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再啰嗦,如何提高教育素质,亦是普世面对的难题,并非香港独有,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近年慎重考虑采用“学券制”(voucher system),便是认为通过市场机制改革教育制度,是提高教育素质的好办法。可惜这种把消费主权交还消费者即让消费者(学生与家长)有选择自由的理念,由于来自体制的阻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券理论的发源地,美国已经初步完成了教育券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有许多学者经常研究教育券对基础教育的作用,却很少有人研究教育券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的可能性,其实美国的教育券制度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于是,分析美国的教育券制度以及它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并且论述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建立教育券制度便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其后詹克斯对教育券理论进行了完善,他主张教育券应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而1990年的"密尔沃基家长择校计划"则是美国民众将教育券理论运用到教育实际的率先实践。美国教育券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深入挖掘教育券理论的价值,探讨我国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享有平等义务教育权的可行性,以及用教育券资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生活费的操作策略,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制度,是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选择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梳理、审视与检讨教育券制度运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