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种快乐     
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站在了快乐的一方。快乐也是一种个性,有些人生来悲观,要追求快乐也难。但阅读和阅历都能使人智慧增加,人一  相似文献   

2.
正功利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主要意识形态,边沁和密尔是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概括来说,其核心思想有三个方面:(1)后果论,即人们的行为是否"善",完全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是否能带给人快乐。(2)苦乐主宰论,即人都是在趋乐避苦的计算中决定自己的行为的。(3)最大幸福论,即应当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过,边沁和密尔的幸福观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边沁认为幸福的感觉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不  相似文献   

3.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老子《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老子认为,只有以“啬”这一理念去修身治人和敬畏自然,才能符合“长生久视之道”,从而达到天人和谐的人生境界.根据“治人事天莫若啬”的生态环保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应大力提倡与宣传“崇尚简单生活”的理念.“崇尚简单生活”是人的一种美德,是一种新的环保理念,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绿色生活,更是人的一种幸福快乐的最高人生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老子的“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幸福     
一位作家曾说过 :幸福是一个谜 ,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 ,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不过 ,万变不离其宗 ,依我看 ,幸福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 ,使人心情舒畅 ,甜蜜快乐。美国埃里希·弗罗姆给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幸福,它与愉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与愉快不同的是 :愉快只涉及某种单一行动 ,而幸福是某种持续和一体化的快感 ,人类获得了幸福 ,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回答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财富 ,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或感受 ,你有万贯家财但你可能不满足 ,认为钱太少以致于苦恼 ,我财产不多却认为十分富有因而笑…  相似文献   

5.
独处与交往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往往不满足于一些单调而机械的快乐,诸如吃喝玩乐之类;每每会追求一种复杂而空灵的快感,诸如深思熟虑之属。对于崇尚知识的人来说,成为一个思想精英比成为一个道德精英更重要;因为:尽管道德是前提,但没有思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发而原始的道德。从爱好写作到习惯写作,体味着思维的快乐,那是何等的满足,决非语言所能表达。思维的快乐有不同的形式:“独处”是一种境界,“交往”也是一种境界。走出喧闹,进入宁静,能感受到“独处”的灵  相似文献   

6.
快乐的方法多种多样。跳舞、唱歌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而最能让我感到快乐的则是阅读。以前,我对书真是“恨之入骨”,看到书就不耐烦,一边说“这本书一点儿也不好看”,一边把书扔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7.
1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功利主义法学理论的确立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沿革,而边沁则是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法学纲领的第一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政府或社会及其措施而言,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将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引入法学领域,并以之为指导,建构其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1功利主义的刑事立法原理。在其代表作《立法原理》一书中,边沁指出,自然使人降生在快乐和痛苦的帝国中,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其支配;避苦求乐是人之本性,也是人生的规律。因此,作为自己利益的最好的裁判的个人追求的是其个人快乐的增加,作为立法者追求的则应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这个力量就是制裁。制裁对被施加之人即意味着痛苦,而对被侵犯的利益则是保障。个人以其因犯罪所得之快乐与制裁之苦作比较,来判断其是否实施某一犯罪行为;立法者以是否有益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来判断是否...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就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教坛二十载,春夏秋冬、寒暑易节,从中感受到了无比欢欣和愉悦,下面就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打造快乐课堂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核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你自己,同样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也全在于你自己。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快乐和烦恼全部源于自我,正所谓:"心若喜,看万物皆  相似文献   

9.
“教语文,真是太辛苦了!”这是语文教师最常发出的感慨。每于此时,我常想,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专业,就应该乐观地来对待这一职业。你乐观地对待,一切辛苦过程中你品味到的是甘甜;你悲观地对待,一切快乐享受中你体会到的是苦涩。我是个乐天派,我自称自己是“一个向文学和教学艺术索取享受的人”。我将这句话打印在我的名片上。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辛苦、繁琐、累人、累心,这已经是各位班主任的共识了。使自己工作着并快乐着,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这是我在工作中一直不断追求的。一、能够积极接受是快乐的源泉有人对一位色盲者深表同情地说:“你挺不幸,彩电对你也没有意义,跟黑白的一样。”这位色盲者反、识个直泉地意反问道:“你怎么不认为我看黑白电视如同看彩电一样呢?”这段对话不无深刻地反映出幸与不幸、快乐与不快乐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事物所持的不同看法上。一件事情在不得不接受的情况下,不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地接受。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喜欢做班主任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我们会抱怨自己不够幸福,不够快乐。但是,幸福是什么?快乐是什么?看看那些衣着单薄的捡垃圾的人、没有执照的小贩、辛苦的清洁工、被毁容的年轻女孩……他们依然守候着自己心灵的幸福和快乐,我们的抱怨是否有些苍白?其实,幸福快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幸福快乐是一种心态,珍惜生活就是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自找麻烦”,麻烦是自找的,那快乐呢?快乐也是自找的。快乐不是邮递员手中的报纸,每天准时送上门来,也并非你床头的小闹钟,每天清晨定时唤你起床。快乐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喜欢跟你玩捉迷藏,所以你需要主动出击,学会寻找快乐。人的一生如一桌美味佳肴,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当我们品尝到酸、苦、辣时,不要厌弃它们,更不要害怕和逃避,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乐趣。曾有一位女人,虽然长得不难[阅读提示]寻找快乐,让快乐与我们同行。这观点很有新意。作者从古语“自找麻烦”中想到,人们也不妨自找快乐。于是,他提出“快是自找的”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教书的境界     
品书要有境界,教书也当有境界。有境界,方能达到教书的思想与艺术的高度。教书的境界大约当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发红烛之光。闻一多先生的名诗《红烛》中这样写道:“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固然有一种奉献精神,但也包含着一种快乐。《论语》中记载,当叶公问子路孔子情况时,子路不对。孔子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功忘记了吃饭,快乐以致忘记了忧愁,不晓得老境会要到来。孔子喜爱古代文化,敏以求之。仕途不显后,就聚徒讲学,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晚年在鲁国一面授徒讲学,一面整理文化遗产,先后整理修订了《诗》、《书》、《易》、《礼》、《乐》、《春秋》。显而易见,孔子的乐在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云:“知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5.
精品屋     
以“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岁月的风铃摇落了黄叶,催醒了枯枝,滴滴答答的钟声和我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一起舞蹈,也不断地驱赶着我的烦恼和赖着不走的苦闷。唉,初中生活,苦乐相融,回味无穷!(开头)……(正文略)Ha!Ha!我们的初中生活就是这样,苦乐相融,在苦乐中锤炼,在苦乐中成长!(结尾)梅子点评:选择身边的生活,缩小了切入点,使文章主旨集中,更容易加深读者的感受。 苦与乐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乐事,也难免会有许多苦事,苦乐相融就构…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们的一种积极追求,追求幸福也是一个人主体性的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域。2011年1月17日,一个名为“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研究委员会在德国宣告成立。这就让“幸福指数”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在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何为教师之快乐?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东西,抓不住,摸不着,可是你拥有了它,再劳累也不觉得累,再烦乱也不觉得烦,再辛苦也不觉得苦。它就是快乐。临汾铁路第三小学校校长乔小平,就是一个在奋斗中寻求快乐的人。草长莺飞的四月里,记者走进临铁三小,采访了乔小平校长。沿着她的工作生活的轨迹,探寻到了她追寻快乐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8.
毅志 《初中生》2009,(6):11-11
有一位古董商路过一片树林,遇见一位樵夫正在那儿砍柴。樵夫边砍柴边抱怨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每天不得不辛苦地砍柴,我所有的财产就只有这把又旧又钝的斧头。老天啊,你对我真是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19.
陈继民 《湖北教育》2003,(19):59-59
尽管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容易形成共识,那就是,“幸福”不是绝对的。正如有些人说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真正的心理平衡”。对某项工作干得快乐、有味道,可以说就是一种“幸福”。 教书,育孩子长大,看他们一天天进步,成为国家栋梁,有无穷的乐趣,因而,教书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教了多年书,每次上讲台,总如同一个首次登台的演员,一招一式十分谨慎。进入教学角色了,或朗诵,或运算,或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或鼓励他们寻找祖国新时代发展轨迹,就会忘我。当学生心领神会时,你定会如释重  相似文献   

20.
读书苦与乐     
苦不是好滋味,人尝胆汁,黄连,其味即苦也,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尝之何故?用以励志也。苦行,苦斗,坚忍,执著,心甘情愿,锲而不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至此便成为一种境界,为追求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