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广韵》入声韵的演变格局,与舒声韵不尽相同,而“入派三声”更为舒声所无。本文将入声韵按“集合”归类以见其反切上下字之“同集”/“异集”。指出“入亚活”的存在及入亚活折合今音的现代门法在于改“异集”为“同集”——“异改同”。  相似文献   

2.
四、合用规律考 以上关于杜祷入声韵例的分析,说明杜诗入声韵的合用,有以下一些规律。 1、入声韵的合用或分用,以韵尾的同异为严格的划分界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律。 杜诗入声韵例,把《切韵》的九个入声韵摄划分为四个部分,一.咸、二.深、三.山臻、四.宕江曾梗通。第一和第二为  相似文献   

3.
《资治通鉴音注》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入声韵主要发生了同摄入声合并、异摄江宕入声合并、梗曾入声合并的音变现象,同时也有少量异尾混注、阴入混注的现象存在。中古入声韵的塞音韵尾-p、-t、-k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依旧保持三分的格局,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  相似文献   

4.
新 课 程 改 革 为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带 来 了 全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同 时 也为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注 入 了 活 力 。 在 课 改 精 神 的 指 导 下 ,教 师 的 教 育 理 念 、教 学 方 式 和 学生 的 学 习 方 式 都 发 生 了 变 化 。 我 们 在 为 这 些 变 化 欣 喜 的 同时 ,更 应 该 理 性 地 看 到 :当 前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还 存 在 着与 新 课 程 理 念“ 形 似 而 神 异 ”的 现 象 ,甚 至 在 某 些 地 方 步 入了 误区 。 这些 现象 值 得我 们去 关注 、去 思 考。 一 、 谨防 学习 材 料太 过生 活化 生 活…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对分析的同异反定量推理已在学生成绩推算中得到应用 现以学生成绩推算为背景,讨论基于集对分析的同异反定量推理的路径选择,给出其一般规则和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敦煌曲子词的研究 ,前人论述甚繁 ,但这些研究更注重对《云谣集》之外的敦煌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述。以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的同中之异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能够清晰地阐释出它们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追求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吴的《五声反切正韵》作于 1 8世纪中叶。在该著中 ,吴以时音为据作正韵 ;而这时音应该主要是以南京方言为根据。虽然受到了异时异地音系的影响 ,但吴在很多方面相当忠实地记录了南京方言音系的一些特点 :-m尾韵的消失 ,- n、 - 的合流 ,-an、 -en的分合 ,“格”、“觉”两个入声韵无舒声韵相配的特点 ,等等。他的描写可以使我们对 1 8世纪的南京方言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是清代古音韵学的开创者,其入声理论集中体现于《音学五书·音论卷》。对《音学五书·音论卷》的入声内容进行精细分析,概括出关于入声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古人四声一贯”“入为闰声”“近代入声之误”。其中,“古人四声一贯”指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诗歌韵文中互相通贯,“入为闰声”指入声是平、上、去三声的变声,而“近代入声之误”则是顾炎武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的标准是最佳近似,努力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并尽力使文化亏损得到可能的补偿是译者的努力方向;诗歌翻译显“异”是当今国际往来及文化交融的要求;再现原作的风格是译者孜孜以求的境界。本文通过对杨贵妃《赠张云容舞》两种译文的比较,从上述几个方面探讨其不同的译文对原诗风格、意象及气韵的把握。努力做到译法千万而内涵无改;千差万别而神韵不异;抑扬顿挫而声韵相近。  相似文献   

10.
对SPA(set Pair analysjs)的数学结构作了探讨,试图用直觉模糊集来刻划集对分析中所提出的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从而推广了该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廿二年前全国方言普查时,宁德话曾以在闽东方言(指各点的城关话)中唯一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阳声韵、入声韵三套韵尾这一特点而引人注目。可是,廿二年后的今天,我们旧地重到,却发现这一令人感到兴趣的特点渐趋消失,宁德人口语中读音因人有别、因时而异的混乱现象特别突出,这说明宁德语音近二、三十年正处于急遽变化之中。宁德是原福安专区所属的一个县,早些时候的宁德音系同福安话比较靠近。1954年以  相似文献   

12.
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和各评价因素的联系度进行了同、异、反分析。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具有在评价过程中对信息的利用率较高、评价体系客观合理以及评价结果置信度高等优点.该模型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明代江西诗人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入声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近体诗分为七部。近体诗入声韵混押较少,古体诗较多。古体诗中入声韵相混涉及面广,覆盖到了各摄入声韵。  相似文献   

14.
“现 在 有 多 少 教 育 改 革 是 在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推 行 的 ?”在 为 期 3天 的 首 届 教 育 家 大 会 上 ,教 育 专家 、 原 教 育 部 副 部 长 韦 钰 呼 吁 ,教 育 改 革 要 扎 扎 实 实 地 搞 。 韦 钰 强 调 ,现 在 人 类 社 会 已经 进 入 到 了 知 识 社 会 , “未 进 入知 识 社 会 与 身 处 知 识 社 会 的 教育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 知 识 社 会 的特 点 是 知 识 更 新 更 快 ,获 得 知 识异 常 方 便 ,因 此 记 住 具 体 知 识 显得 不 再 那 么 重 要 。 “我 们 无 法 判断 孩 子 们 在 未 来 的 10年 、 20年到 底 …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安泽境内移民中最多的是河南林州移民,而且有相对聚集的村落。调查发现,中古阳声韵在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发生的变化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有同有异。咸山摄阳声韵保留[n]韵尾,既不同于源方言咸山摄鼻音韵尾脱落,与晋东南晋语咸山摄阳声韵鼻音化也不一致,显然是受普通话的影响;移民方言中宕江深臻曾梗通摄同源方言和晋东南晋语保持一致,韵尾保留[?]韵尾。这种同异现象是源林州方言、晋东南晋语及北京话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古入声韵字在《五方元音》中失去入声韵尾,作为一种独立的调类,与相应的阴声韵合流叠置,改变了传统韵书入声韵和阳声韵相配的格局,体现了入声演变的一种格局、趋势。通过对《五方元音》入声韵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讨论入声在近代汉语中的消失归并。  相似文献   

18.
隗芾 《学习之友》2006,(12):53-53
我与方烈文同岁,又同时进入大学中文系,相当于同榜“进士”,在从前,这就叫做“同年之谊”。最近看到烈文兄为官之余,竞有“诗集”“词集”“文论集”等多种结集,惊讶之余,十分佩服,方知“天道酬勤”之不谬也。  相似文献   

19.
“同课异构”就是“一文多教”,就是指面对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其实,“同课异构”并不像一般所说的“一文多教”那样简单。“同课异构”的“异”不只是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更是指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换句话说,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是外在的“异”,而教学内容的“异”是内在的“异”。因为教学方式的“异”终究取决于不同教学内容的甄选和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试论阅读教学内容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课异构”就是“一文多教”,就是指面对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其实,“同课异构”并不像一般所说的“一文多教”那样简单。“同课异构”的“异”不止是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更是指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换句话说,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是外在的“异”,而教学内容的“异”是内在的“异”。因为教学方式的“异”终究取决于不同教学内容的甄选和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