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君楠 《安徽教育》2010,(12):41-42
<正>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实质上是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  相似文献   

2.
在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教学之中,实现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提高学生语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从而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近年来,本人一直尝试把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教学整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刘晶 《青海教育》2009,(9):91-9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信患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才能使学习者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让教育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文章立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文章立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力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当今信息技术教学所要研究的。本文结合生本教育的模式和原则,通过信息技术中的课堂教学,提出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部分见解,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它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下面就我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一、明确教学目标设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之上:现代信息技术是中学生进行学习、开展研究、理解世界的工具;信息技术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得学生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本课题的教学研究实验是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开放的、综合的,信息技术课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进而更好地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那么,如何才能教好中学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杨瑞彦 《考试周刊》2010,(5):170-170
信息技术教百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把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吸收速度,以及在课后自学中的主动性。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已很明确,由过去的“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发展到了目前的“培养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再过多地侧重于有关计算机技术性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把目标转移到内涵更丰富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来,如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道…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学领域后,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0.
周峥嵘 《考试周刊》2012,(2):117-118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师应将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作者在校本教研课题的促进下,与同组教师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