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燕 《青海教育》2013,(9):34-34
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6,(26):143-144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数学课“活”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其实是让学生在课上“活”起来,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探索新知。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笔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要变“活”,变“动”,成为生命课堂。生命的本质在于“动”,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就要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出学生的动情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让每颗心都有飞翔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要想让语法课堂“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动”则“活”。“动”既是前提又是过程,决定着“活”的始发和质量。“动”要求教师在分析语言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交流活动和情感体验,将不灵活的语法课堂变成快乐游戏的课堂;“动”意味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叶澜,2002),充分释放其内在能  相似文献   

7.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光彩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认为“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参与、观察、讨论、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春风吹来了“活”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活”起来显得尤为必要,“活”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平等气氛的磁场,让交流、合作、讨论、辩论,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活泼,能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也是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尤其如此。让初中化学课堂“活”起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视语文学习为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情感共振,让课堂“活”起来;互动交流,让课堂“动”起来;幽默诙谐,让课堂“笑”起来;和谐融洽,让课堂“亲”起来;活动体验,让课堂“富”起来。  相似文献   

1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让课堂活起来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魏巍 《教师》2014,(9):100-100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基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经验的鲜活的数学素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那如何创造“活”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这种固定的模式大大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变成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极,不积极主动去学习动作技巧.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把“表演权”还给学生。教师变“讲”为“导”,尊重学生人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8.
杨文建 《成才之路》2014,(20):56-57
让历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历史的课堂“活”起来,散发课堂魅力,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同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才能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只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味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任何流于形式的“作秀”,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序地“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等.让课堂热热闹闹、活而有序地“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实现的。但课堂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笑声越多越好,那样往往会使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一团散沙。本文探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