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禹真 《铜仁学院学报》2003,5(2):52-54,58
生态旅游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对以往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并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开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探讨也成为旅游业内的重要话题,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的旅游资源相比,既具有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又具有脆弱性特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相应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该区实行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解决三江源地区生态约束型贫困的出路是尊重生态规律、发展生态产业,并探讨了三江源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既扶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探讨也成为旅游业内的重要话题,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的旅游资源相比,既具有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又具有脆弱性特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相应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对湿地旅游资源的过量开发,大量的湿地急剧丧失,继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由于经济落后和区位条件较差,决定其旅游业持续发展必走生态旅游之路。同时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本在对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即: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的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吕敏  闫来英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4):61-63,71
生态旅游能否真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规划是否合理。本文针对当前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今后生态旅游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结合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从生态旅游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三方面构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我国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领先的国家,本文通过对15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案例的介绍并运用exce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在澳大利亚背景下生态旅游区的共性特征,提出了对我国西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印江县位于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充分利用中国名茶之乡这一品牌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对于丰富梵净山旅游元素,平衡东西旅游格局,促进茶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局部水域富营养化、水环境及水资源状况、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三峡工程运行引发的洞庭湖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由此产生的湖泊生态安全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合理调配水资源、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开展生态监测与研究"等综合性生态安全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具一枚苞片的珙桐花序.珙桐是仅孑遗于我国的著名园林观赏树种,它花序苞片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其进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具一枚苞片的珙桐花序.珙桐是仅孑遗于我国的著名园林观赏树种,它花序苞片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其进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三十年来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的调查,本文报道了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爬行类隶属2目3亚目10科28属43种,占贵州省爬行类种数的40.19%,其中发现2个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类新纪录,即黑线乌梢蛇和四川攀蜥。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8种东洋界种类为主,并以22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占明显优势。保护区内43种爬行类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2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Ⅱ,1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Ⅲ;有3种为优势种,5种为常见种,其余35种为稀少种。结合该区实际和爬行动物资源状况,提出了该区爬行动物资源的威胁因素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各项建设和保护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类型的、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但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保护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的资金投入;结合新疆自然保护工作的实际,加快立法执法力度;科学规划、界定、调整、升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的补偿机制等,才能确保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9.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描绘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反现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生存环境困扰的宝贵的生态智慧,但生态美学强调自然信仰的“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而是以生命为基点,重建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