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家芳情事》于苦难叙述之中,深刻揭示了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精神生活的严重匮乏,特别是性、情感与婚姻文化关照的严重缺失。对精神成长的深切呼唤.彰显出小说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苦难的描写,这些对苦难的描写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要揭示苦难本身,而是要通过苦难来诠释生命的可贵。余华在他的作品《活着》中对苦难做了全面的呈现,体现出了余华的"生命意识",即:苦难是人类必须去承担的,但在苦难中我们应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倡导人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  相似文献   

4.
《绿化树》中的章永璘是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在苦难的环境中,在马缨花的帮助下走完救赎之路,虽然身陷囹圄,精神却获得解放。对他思想历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天的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化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唐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却边患频繁,唐边塞诗展现了个人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蕴含了慷慨豪迈的精神品格,展示了昂扬乐观的人文精神,流露出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唐边塞诗的这种积极、乐观、豪放、激越、昂扬、悲悯的人性光辉是对唐边塞生活的忠实把握,是唐时代精神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 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叉哲学的影响,极力反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模式,积极主张文学的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精神实质是:作品必须表现人生的痛苦并示以解脱之精神,或者表现文人翁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即"主人翁之意志"。既主张人的解脱精神,又肯定人的主体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诗人兼哲学家的双重气质。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与自然做斗争、推动社会进步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育改革,重视氛围和文化建设,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独立的思想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由于各自的文化、地域和人类生存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两者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有着相应的差别.中国古代神话,充满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具有显著的尚德精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身上的特征与人类一样,表现出许多凡俗的情感,与人同形同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大学的主要功能而开展,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培训基地。“精神成人”关系到大学生的未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来的走向,关系到怎样培养人。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一章涵盖了作家最主要的创作思想和宗教意识,是作家本人一生宗教思想探索的缩影。宗教大法官对《圣经》中魔鬼试探耶稣的三个诱惑进行重新解读,围绕着“自由”主题展开有史以来人类对上帝最激烈的质询。沉默的基督与宗教大法官的形象有着鲜明反差,在对大法官的思想认识、两种苦难观及伊凡作为大法官传说创作者重点剖析的基础上可以界定大法官的敌基督身份,窥探作家复杂的宗教思想探索。  相似文献   

15.
足球为现实物质组成,同时也有精神意义,其核心意义来自人类的竞争性本能,而其外围形态则是戏剧。足球为人类所创造,却又可以反控人类之行为与思想。足球是表演者群体共同完成的游戏形态,其户外性特质再现了古希腊体育的基本风貌。足球为自然游戏,其中的癫狂性仅仅是对人类史前行为的一种扮演过程。它再现了人类原始生活的自然情态。足球构建出一种新型演剧模式,它将女性诱导进来,从而在自然均衡律原则上预设出一种完整生态链。女性观众介入足球也使得足球更加丰富多元。人们可以在性、足球、戏剧三位一体的角度考量足球的悲剧内核。足球代表着一种自然循环的力量,它将男性与女性、戏剧与神话、游戏与进化之类的观念融为一体,再现了大自然的基本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基督教信仰,克尔凯郭尔把人定义为精神。所谓精神,乃是使自我与他者(上帝)关联起来的关系,它具有运动的特性。精神本质的实现以自我否定、脱离直接现实性为前提,而自我否定、脱离直接现实性对于人的生存则必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苦难。然而,人要实现生存的幸福,就必须接受苦难,从而实现人生的超越,成为精神,获得生存的永福。可见,克尔凯郭尔所倡导的乃是一种受难即福的宗教生存幸福观。  相似文献   

17.
苦难是每个人在生命中都可能会遇到的,但在阎连科的小说中,苦难似乎成为了三姓村村民一生的宿命。在这场整个村庄的死亡宿命中,阎连科将苦难写到了极致——每个人都活不过40岁。尽管死亡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每个人的求生意识都从未磨灭过。这种绝地求生的精神,也彰显了生命的无限韧性和存在的原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西方思想文化优秀成果之一,被认为是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它表现出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尊严积极探求的精神.竞技体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悲剧意识的关怀下逐步成长,悲剧意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虽然竞技体育的竞技手段日益先进,竞技水平也今非昔比,但竞技运动体现出的基本精神丝毫没变,仍然表现出人类对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存在方式与生命尊严的追求.悲剧意识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展开论述,揭示出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庆邦的《平原上的歌谣》堪称一幅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华北平原农村生活的凄美画卷。作者从哲学和审美境界的高度,探寻了民族的苦难极其根源。书写了关乎民族的生存、奋斗,灵魂、苦难的生活史、精神史、心灵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