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众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如何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话题,正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我国公众参与过程中的意见反馈机制存在各种缺陷,必须借鉴域外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成功经验,明确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实施依法治校,需要在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以公众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归纳出当前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策略,主要是针对缺乏细则的法律法规制订其下位法,清除或修改违反上位法的下位法,对于法律定位模糊的法律主体加以澄清,明确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将普法教育与公众参与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公众参与立法制度化,建立有效的公众意见反馈机制,梳理汇集其他方面法律法规的支持,正确处理相关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的实质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地分配环境利益与负担。缺失健全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不正义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完备的公众参与制度、推动公众实质性地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可以有效地矫正环境不正义、实现环境正义。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制度对于实现环境正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健全我国环境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以期实现我国社会成员间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参与立法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形式。淮南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转变立法机关的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由法律保障公众参与的效力,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立法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公众参与推动河南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河南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公众参与意识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凸显,需要政府积极塑造公民意识,转变职能,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吴喜双 《九江师专学报》2014,(2):111-114,128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仍存在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有效路径以及环境问责和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环境诉讼、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热情,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治建设与水污染治理对公众参与提出了现实需求,水污染治理需要构建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三维关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但通过研究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能力与参与意识欠缺,参与机制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水污染渠道、奖励机制,积极引导环保NGO组织及地方高校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过程中,通过市民问计会、专家咨询以及意见征询等形式,构筑政府与公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初步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政策制定模式。但其公众参与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有限参与”阶段,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能都有待提高。公众参与效能的提升既取决于公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也有赖于政府制度的供给和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建立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共政策公平和完备的重要保证。协商政治的核心在于公众意见或意志的构建或形成,通过有效的协调体制与协商过程,达成利益表达、利益协调与利益实现。要在协商政治理念下完善公共政策中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制定《公众意见征询法》有利于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并有利于提高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性。在我国,制定《公众意见征询法》既有政策和法律基础,又具有理论和实践基础,但该法的制定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决策者需要在充分认知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克服理念和机制等层面的问题,为该法的制定创造现实的条件。《公众意见征询法》应建立与征询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并对征询公众意见的条件、征询方式、公众意见的反馈以及公众权利的保障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阶段、形式等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完善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但在立法实践中,该制度并未完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公众参与"走过场"现象泛化,参与过程趋于形式化。文章从"过程论"视角切入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困境进行纾解,首先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分为不同阶段,然后针对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规范文本中应明确"采纳制度"和"反馈制度",由此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行政立法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扶贫是建立一种公众参与扶贫的行政过程的机制,它通过“赋权”的方式,使公众能介入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过程,提高扶贫的行为的可持续性,体现“参与过程就是村民素质提高的过程”。赣南参与式扶贫的实践表明,村民参与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自身的原因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建立和完善参与式扶贫机制,政府角色转换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公众参与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选取长沙市L街道作为调研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法,对L街道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L街道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存在公众参与意愿高但层次低、公众参与能力不足、前端参与渠道缺乏、公众参与得不到积极响应、治水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从公众与政府两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打破信息壁垒、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工作人员的软硬约束以及强化政府宣传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都曹家巷的自治改造案例表明,组织化的公众参与有利于改变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的非均衡博弈关系,对于整合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保护居民合法权益有积极作用。本文认为,需要从避免多数人以"集体利益"的名义去胁迫少数人放弃个人利益,培育引导多元社会主体为自治改造提供援助服务等,着手进一步完善自治改造机制,提高居民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实现预算过程的民主化是我国预算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推进并提高预算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预算是政府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涉及广泛的公共利益。因此,公民在政府预算中的参与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对美国地方政府预算参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予以总结,从而为我国预算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网络媒介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以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研究案例,应用TF-IDF等技术对其中关键词进行了提取和处理,分析了网络舆情,并指出政府在应对危机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文章从快速应对公共危机、积极实行网络参政议政、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与有效疏导网民情绪四个方面给出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地方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呈现出主体不断扩大、主动性日渐增强以及参与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重视公众的参与,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构建新的治理理念;同时,公众参与需要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指导下,在政治实践中实现理性参与理念的培养。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应建立有效对话平台及沟通机制,把体制外的参与内化到体制内,形成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行政程序中广泛、深入、多样、富有成效的公众参与,是行政行为合法正当与可接受性的必要条件,是当代行政法治的基本特征。完善我国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应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与技巧、增强听证程序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协商制度、推动有组织参与、扩大政务信息公开和强化参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预算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中纳入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预算决策的合理性和公共责任。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将公民参与纳入预算资金的分配过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美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