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金文(青铜器铭文)是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头等重要的原始资料。读懂和确切了解西周金文中每一个字和词语的含义,是利用金文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的首要条件。 《考古》一九六二年第九期发表了刘克甫的文章《西周金文“家”字辨义》。该文引用了大量甲骨卜辞、金文和先秦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说: “‘家’字从殷代到战国确实在其字义上有很大变化。总结一下,其演变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名字”一词,古今含义不尽相同。因为今天的人大都有名无字,所以“名字”一词,实际上只是指的“名”,成了偏义复词了。古人则多有名有字,二者都可以作为称呼,只不过各有各的用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本文所说的名字从周代开始。《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所谓“幼名”,是说幼儿出生不久,由亲长为幼儿取名,以便称呼;所谓“冠字”,是说男子长到二十岁,要举行表示成人的冠礼。在举行冠礼时,由父兄的朋友为之取字。从此人们就应称之以字,不得再称之以名。这就是周代的称呼之道。《檀弓》这句话只是说的男子,其实女子也有名有字。《礼记·曲礼  相似文献   

3.
<正>有的同志说,先秦两汉的古籍凡称“诗曰”“诗云”,一律是指《诗经》。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请看《战国策》中的一些“诗曰”和“诗云”:  相似文献   

4.
“归”字在《诗经》中,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仅“于归”、“归宁”、“大归”三词就描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三个片段:结婚、回娘家、被弃。本文试图从“归”字在《诗经》中的不同含义入手,结合《诗经》文本和其他一些先秦典籍,探讨其时女性的一些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金文中所见到的“履”字,结合文献记载,说明履字的本来意义,并进一步指出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履”字说解的不妥。  相似文献   

6.
替代字刍议     
陈澧说:“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说文声表自序》)本来,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拟制文字形体,以寓语音意义,似乎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对汉字系统作一古今比较,便不难发现,复杂的内部矛盾运动贯串于汉字演变流程,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循音而易字,易字而托义。例如:①(爱字的友字底换成心字底)一爱~,《说文》:“惠也。”表示“喜爱”义实为此字,已见于周代青铜器中山王方壶、中山王圆壶铭文。爱,《说文》:“行貌也。”后来都以“爱”字代“~”,并取得“喜爱”的意义,如《诗·小雅…  相似文献   

7.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8.
形声,又称“谐声”、“象声”,是汉字形体分类中的一种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人说它是汉字中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法。据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教研室统计,在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百分之十八,在周代金文中,据对《金文编》中两千多字的分析,可以定为形声字的约八百,占百分之四十多,但到了汉代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文《收字9353个),在影响很大的清代《康熙字典》中,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6):50-50
问:“鼎”字是《世纪宝鼎》(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23课)中的生字,对于这个字的结构,参考资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上下结构,有的说是半包围结构。请问:应当怎样分析“鼎”字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寤寐思服《诗经·关雅》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眼”,毛传释为“思之”,郑笺释为“事也”。后人大多随从毛传党没有异议。但把“服”解释为“思之”,在先秦典籍中并没有旁证。王力先生说:“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王力为向熹《诗经词典》写的序文)这话说得很是正确。把“眼”解释成“思之’欺属于这种情况。查服的甲文、金文和篆文,它的形体大同小异,都是强迫奴隶从事劳作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说文》中的指事字。 讨论《说文》指事字,应以《说文》所列字头为对象,同时参照甲、金文。这是因为: (1)《说文》所列字头,绝大部分是小篆。它与隶变以后以基本笔画为构件的今汉字比较,结构上根本不同。与甲、金文比较,它虽然在本质上同它们一脉相承,保持着由象形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但是并没有字字沿袭甲、金文的形体结构,有些字已经发生了变化。如“箕”宇,甲文作“H”,系象形字;小篆作“箕”,从竹其声,系形声字。 (2)小篆由于“引长书写”的原因,同甲、金文比较,有些字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由于笔势变化较大而造字本意被湮没了。后人未见甲、金文,又据篆体臆说,难免错误。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是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540个部首是全书纲要,研究部首及部首字是研究《说文》的根本。本文以540部中的邑部作为研究对象,对"邑"进行溯源,然后将部属字进行分类,阐述邑部字体现的中国的城市发展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试题研究古代的“历史”两字,从未连用过,只称“史”。在甲骨文中,有史字出现。《说文解字》解释:“史,记事者也。”据此可知:“史”者,开始并不指哪一本书,而是指人——指从事史事记载的史官。传说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就有史官,叫苍颉。从广义来看周代大多数文官都可以称为“史”的,他们的工作并不限于记言记事,其他如祭祀、天文、历法、艺术等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我国最早的史册,称“志”、“书”,而不称史。《南史》、《北史》都是唐代李延寿所撰。唐代刘知几的史学评论著作《史通》也称“史”。自此,宋、元、明也都称“史”。司马迁曾经说…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天”是周代思想中的至上神。如说,“周人把天神想象和说成无限关怀人世统治的有理性的最高主宰”(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页),“周代的至上神为天”(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89页)等等。然而这一观点验之周代思想和社会生活,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  相似文献   

16.
“品”字在商末、西周金文中用为量词,表示事物的种类。由此可以肯定《鲜盘》中的“裸玉三品”当指三种裸礼用玉。根据学界对“瓒”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认为商末《子黄尊》中“黄瓒”应是裸礼佣的玉“璜”,这种解释能为“裸玉三品”含义的正确理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常用字辨正     
常用字辨正李乐毅原是“竹”字。《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未见;金文见于“中山王圆壶”等铜器铭文。“竹”字用作偏旁,被称为“竹字头”。注意,无论是“竹”字还是“竹字头”,楷书的第二、五笔都是横画而不是点。含有“竹字头”的汉字...  相似文献   

18.
说“乞”     
人教版初中课文《伤仲永》中有这样一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中“乞”字,课文注为“求”。这是通行的意思,读作qǐ。然而令人费解:拿钱币求什么呢?难道仲永的诗已然可以卖稿酬了吗?其诗固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要出钱,邑人大抵是不会情愿的吧,而且下文的“不使学”也就不能完全落实了。其实,这里的“乞”应释为“给予”,读作qì。《辞海》《辞源》都收这个义项。据此就能明了上文含义:邑人惊异于仲永的才能,逐渐以宾客之礼待其父亲,有的还送点钱币;其目的则或示褒奖,或图势利,而父亲也正“利…  相似文献   

19.
玉瑞制度是周代基于人人关系而发展起来的玉器使用制度,关乎周代的“德治”、“礼治”。本文基于三《礼》、《左传》等先秦典籍所载,重点分析了周代的玉瑞制度所具有的重要政治、行政等功能。同时对玉瑞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也说“辇”     
也说“辇”四川丹棱中学万天星《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2期有胡念耕老师《〈我国古代的车马〉补说》一文,读后获益匪浅。作者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的《车马》作了补充,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帮助的。但文中说“商代金文‘辇’字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