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的主力军。“中国梦”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新形势下的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提高其自身的热度、精准度、厚度、自由度和渗透度,以适应“中国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学生党建是目前高校应重点把控的工作内容,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而思政教育则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发展的有效路径。唯有最大程度发挥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才可有效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问题,提出以党的政策方针强化创新工作思维、以思政教育创新强化党建的生命力、塑造高素养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团队等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夙愿,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梦,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信仰危机弊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当提升“中国梦”的生活契合度,坚持主体性“中国梦”认知教育,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本身的丰富内涵及所具有的感召力为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可行性;为中国梦的实现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有必要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让大学生树立起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必须讲清几个重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钟静  丁姗  石勇 《文教资料》2014,(15):126-128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它所具备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理解并宣传“中国梦”,让“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在实现个人梦的道路上共圆“中国梦”,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之处——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要求,高校应适时将中国梦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中。阐述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探寻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梦”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在“中国梦”引领下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梦”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契合点.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中国梦”的引领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借力校园文化、强化社会实践、抢占新媒体阵地等途径,将“中国梦”精髓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提供新思维、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环境、内容和主体等面临着诸多挑战,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的难度.“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点,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教育是党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政素养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引发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蔓延,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观念扭曲等现象,从而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高校思政教育中,倡导立德树人理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在阐述立德树人理念,概述高校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薄弱、叛逆、趋向世俗利益"等问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以其科学内涵为切入点,通过更新观念、突出特色,紧抓党建和创新机制等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正>党建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始终引领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旗引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着手,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带动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一方面,加强党建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2.
辨析陈白沙教育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发掘注重德育、因材施教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对侨乡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借鉴价值。结合五邑大学爱国爱乡爱校、开放包容的侨乡高校文化背景,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创新搭建高校党建活动新平台。利用启发自觉,进行目标教育和人格培养。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将陈白沙教育思想融入“大思政”新格局中,创建协同创新育人的“邑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尹静 《科幻画报》2023,(4):249-250
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四史”教育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深度,阐述了大学生应当坚持的正确道路和努力方向;从统揽“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指明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遵循的具体路径。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要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频共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真正做到历经坎坷不改初心,披荆斩棘不辱使命,切实扛起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为塑造当代大学生共同理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从“中国梦”人手塑造大学生共同理想,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能力,增强大学生主体作用,解决高校党建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银 《教书育人》2022,(5):61-63
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两项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底线.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用党的方针指导和教育学生群体,让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并为强化党建工作助力添彩.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践行党的领导,并将党的领导落到工作实处,在思政教育中和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互动交流,合理...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刘娟 《成才之路》2013,(33):2-2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追梦的意志和决心 实现“中国梦”,关键要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人才,什么梦都只能是空想。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者,要从育人强国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美好境界,同时要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梦”与全国人民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均属于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既能确保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也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保障。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工作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高校需构建“融合共享”的育人方式,打造“融合共建”的育人体系,建立“融合共营”的育人队伍,创设“融合共利”的育人平台,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用“中国梦”统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梦”主题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高校要搭建“中国梦”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以“中国梦”为依托,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陈焕随 《教书育人》2023,(36):88-9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贯穿制度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中,把握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大学生担当有为中,明晰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要在教育机制、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中,梳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困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优化制度自信教育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以师资建设为关键点,努力锻造制度自信的教育队伍,实现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引导大学生实现对制度自信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同转化,进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