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便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避免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蔡融 《现代教育科学》2006,(1):54-54,5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厌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曲“高原期”,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同时加强教师的学校激励哥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5.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正在加速推动教师职业化,如何关注和研究教师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策略减少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对继续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志英 《教育探索》2005,(12):114-115
中学教师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并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体现出来。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过高的社会期望、过重的工作负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社会比较失衡、不良个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消减等三个方面。职业倦怠一旦普遍发生就会对教师、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中观层面的学校因素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人因素等三方面,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也应从这三个层面去着手,即尽可能地动员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力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从而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 ,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它的产生原因既有社会组织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 《文教资料》2010,(15):120-122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本文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和外在环境方面的成因.从社会支持系统、学校教育环境和教师个人调适方面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老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刍议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自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探寻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缓解、远离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还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霞 《教育探索》2008,(10):105-106
职业倦怠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要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办职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造成民办职校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民办职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存在是由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三方面的合力促成的。  相似文献   

16.
黄宝丽 《广西教育》2014,(11):103-104
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引导教师调整心态、推动高职教育专业化、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但在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其教学和育人。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为例,通过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从管理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组织管理根源及其干预路径与策略。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和教师评价中的理性主义泛滥与人文关怀缺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组织管理根源;实施以权变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并彰显学校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侯娟娟 《教育》2013,(33):20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因而,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从社会、职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职业倦怠的措施,以引起社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及成因"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专门用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职业倦怠是一种职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及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