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古典诗歌进行的审美教育应是一个主客体共同组成的审美过程系统。研究发现,在小学古典诗歌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客体却是去审美的,缺乏审美张力的。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及学习主体的去审美化及知识传授与接受的情感差异。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功利化现象严重,遮蔽了古典诗歌的审美光晕。较之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古典诗歌教学情感却差强人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客体——古典诗歌的去审美化及专业鉴赏的欠缺,教学过程的去审美化及古今对话的困难。另外,互联网+教育功能彰显,《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综艺节目及各种移动设备APP新媒体成为古典诗歌学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然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对这种美的崇尚与追求,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从诗歌中汲取营养,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古典诗歌所占教学时数有限,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实效尤为重要.高中教师应该在兼顾高考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细化目标,重视方法,指明路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积累古典诗歌的鉴赏知识,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并受到诗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叶相国 《文教资料》2007,(11):162-164
古典诗歌鉴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古典诗歌美的形象构成,大致包含“言”、“象”、“事”、“意”、“旨”五个重要层次。高中阶段的审美鉴赏教学应大胆走进“深水”,精选部分佳作进行深度切入和示范性解读,把学生带入古典诗歌美学的纵深地带去获取美感和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是一种美的"存在",一种美的"物质"。文章阐述了图式理论概念及图式形式,并就基于图式理论,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慧莉 《文教资料》2006,(24):94-95
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征为“意境”美,本文从“意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实现“意境”教学的途径,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分析,才能抓住诗歌的内质,才能把分析古典诗歌落实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受到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富有深厚的意蕴美.本文通过对诗歌意蕴美的内涵、特征、创造以及解读的探讨,揭示了意蕴美的生成原因,介绍了创造、感受意蕴美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诗歌浓郁的美学色彩和人文因子,使得诗歌成为审美教育的绝佳载体。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品味语言、领悟美的诗意、感悟情思、升华美的人生三点出发,总结了诗歌的审美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直观、印象、顿悟”是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方式。这是由诗的共性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诗歌借助语言抒发的是诗人真挚浓烈的情感,传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美的真谛的诗意发现”(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可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重要的是“悟”和心灵上获得启迪。而“悟”的获得则依赖于审美主体的艺术感受能力、成熟的审美心理,即需要一定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奇特、丰富的生活积累,思想的执著追求和感情的奇异体验。否则,审美主体无法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杨志华 《课外阅读》2011,(4):211-212
诗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不胜枚举的伟大诗人。更涌现出《诗经》、《离骚》等不朽的诗歌作品。古典诗歌是一片芬芳灿烂的奇葩,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新教材古代诗歌比重逐步增加,新课标对古代诗歌的要求逐渐提高。可是,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老师的共识。如何教好古典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何使学生在读诗中提高审美素质?都值得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语言的模糊性蕴含了诗歌艺术的模糊美,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审美诗性。虚实相生的互渗性、诗情诗意的不确定性和余味曲包的深隐性,构成了诗歌模糊美的诗性表征。揭示这种模糊美的诗性蕴含,可以为探析诗歌的审美品性找到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语文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依据图式原理,建构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活动,能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这样一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往往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意象中。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古典诗歌的濡染、熏陶、感染作用,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孙晓民 《新疆教育》2013,(13):127-127
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趋向,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实现这一任务有着重要意义。诗歌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各类考试中诗歌鉴赏的比例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无论是主题情感、韵律节奏,还是语言内涵,都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高中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要立足学生学情,弥补古诗教学的短板,提升古诗教学的成效:因需设教,让古典诗歌解析获得审美预热;层次设读,让古典诗歌赏析散发艺术魅力;因教创境,让古典诗歌教学进入审美情境;因需施教,让古典诗歌教学展现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是否有美的意境通常成为我们判定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本通过对意境创造的过程和方法、对意境的辩证性、意境与民族审美心理几个问题的探讨,进一步阐明意境理论对中国诗发展所起到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情感和人文关怀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