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一、“单元整组教学”实验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整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并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又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为达到使学生“得法课内,受益课外,影响终身”的学习目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编排体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均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主题,识字课、阅读课、语文园地(中低年级)、回顾拓展(高年级)都围绕本组主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编排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以及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这种编排也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单元整组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3.
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随后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相应地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三大基本理念之首。  相似文献   

4.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此相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热点话语。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6.
汪燕宏 《小学语文》2007,(12):33-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以这一评价新要求为理论依据,致力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并以命题新思路为指向,研究复习新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并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
唐育红 《成才之路》2013,(23):50-5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概念,("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余纯 《现代语文》2007,(5):79-80
浙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半年多了,语文界对改革的结果褒贬不一。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应该是提高学生各种素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而教师无论怎样开发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董军 《考试周刊》2012,(6):47-4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阅读面。为一至六年级学生配套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一套配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同样明确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就是说,采取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性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改变“功利阅读”和阅读娱乐化、消遣化倾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结合自己开展的两项阅读实践活动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同时分三个学段提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如何搞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领悟课标,紧扣考钢 各地州市中考语文大纲(或“考试说明”)的制定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来制定,所以语文复习首先要知晓《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如第四学段(7—9年级),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20.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诵读”二字与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如影随形,可以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诵读都是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这一两千多年来相沿不辍,又得到了当代语文教育充分肯定的教学法的价值何在?在其运用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