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嘉学术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乾嘉学术的发达是多种因素所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数千年来文献典籍讹谬相传,非校勘不可卒读;乾嘉学者以校理群籍、恢复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从而构成乾嘉学术的特殊价值和人才主体;同时,这一时期小学、目录、版本、校勘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乾嘉学者实事求是的学风、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深厚的家学师承渊源、清廷佑文政策等,都是导致乾嘉学术全盛的重要原因。本文也承认清廷文字之狱在客观上对乾嘉学术有一定的作用,但又认为文字之狱并不是造成乾嘉学术全盛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曲金燕 《文教资料》2007,(26):15-16
乾嘉传奇小说与通俗文学之间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关系,并结合乾嘉时期的时代特点阐释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乾嘉传奇小说作者具有多才多艺,文、俗兼通的禀赋;乾嘉时期刻书出版业的发展;乾嘉炫学风气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今学界有一种误区,以为王学在清初即被摒弃。余英时先生的"内在理路说"也以为乾嘉考证学是朱子道问学传统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惠栋、戴震是乾嘉学术的中坚,而其学皆与王学有关,这意味着王学传统并未在乾嘉中断,在余先生所说的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还存在着另一条王学传统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乾嘉时期史学,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著,尤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以前大有推进。在这里,我们郑重地提出"乾嘉时期史学"这一新的概念,它与以往习惯使用的"乾嘉史学"的概念是有不同的内涵的。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时期以考证学盛行著称,学者们由考经而考史,专注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实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赵翼的著述与行迹,特别是中年归隐,可见其浓重的“马少游情结”。身为乾嘉士子,他的这一情结超乎个体心态,已是乾嘉时期比较普遍的士子意识。通过对赵翼“马少游情结”分析及其成因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研究赵翼及其诗学,而且有益于探析乾嘉士风与世风,同时还对乾嘉诗风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赵翼的著述与行迹,特别是中年归隐,可见其浓重的“马少游情结”。身为乾嘉士子,他的这一情结超乎个体心态,已是乾嘉时期比较普遍的士子意识。通过对赵翼“马少游情结”分析及其成因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研究赵翼及其诗学,而且有益于探析乾嘉士风与世风,同时还对乾嘉诗风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考据学为清代学者戴震的学术重心,戴震考据学成就的光彩熠熠,蒙惠于考据方法的科学性.戴震治诗时主要采用的以经考字与以字考经、以及小学求证和归纳法与演绎法等考据方法,在清代乾嘉考据学中具有普遍性.当时诸多学者都以这些科学方法作为解籍津筏使得乾嘉考据学在中国学术画卷上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8.
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作为主流话语,主要表现为一个经学阐释性命题。而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其所采用的阐释方法("求")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由训诂通义理来弥合语言性断裂,另一是以剥皮主义来弥合脉络性断裂。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必然遭遇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有着丰富的文献学思想。他对历史考证学有着客观的看法,从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论证了考证之学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赞许乾嘉考证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乾嘉考证学的流弊。他对彝器、刻石、墓碑、古印、古镜、瓦当以及诗文的文献价值有精到的见解,扩大了史料范围。他主张用小学的手段考订经史,用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的讹错。龚自珍批判学术研究中脱离现实的埋头考证,但又不否认考证之学的重要作用,广泛论定各类史料的价值,明显继承了乾嘉考证学风。  相似文献   

10.
乾嘉学者是清代乾嘉年间一个庞大的学术群体,他们以治经研史为毕生职志.其中的许多人耽于金石搜访和金石研究,具体来讲,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即考稽史传,证事迹之异同;兼涉书法,辨源流之升降.乾嘉学者在搜访金石、辨识文字、考稽史传等方面用功甚弘,并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学全盛,形成了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的出现及乾嘉汉学的繁荣,一方面受政治、社会、文化等外缘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合力促成了乾嘉汉学的特盛。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作为主流话语,主要表现为一个经学阐释性命题.而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其所采用的阐释方法("求")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由训诂通义理来弥合语言性断裂,另一是以剥皮主义来弥合脉络性断裂.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必然遭遇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嘉学者平生以治经研史为职志,学术活动之余,兼事书法艺术.他们不但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书法作品,也发表了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精辟见解,而有关学习书法的方法的论述,显得尤其丰富.文章对乾嘉学者有关临摹碑帖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考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术的发达,一方面有赖于学者自身的努力,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研究和著述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求助于官府或私人的资助。因此,研究乾嘉学术,不能不研究与学术有关的赞助人,不能无视我国制度史上一项很特别的制度———幕府制,不能不对卢见曾、朱筠、毕沅和阮元等人的学术赞助对乾嘉学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三大著名的历史考据学家之一,不仅精通史学,而且在金石学、算学、音韵学、诗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系统地评介了钱大昕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并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嘉考据学派治学的特点、方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6.
从荀子思想地位的总体评价、“化性起伪”学说的澄清与辩护和“法后王”的理解三个方面勾勒了钱大昕荀学思想的基本面貌,认为钱大昕的荀学透显着乾嘉学者由字词训诂、名物考证探讨义理问题的治学特色,更体现了乾嘉思想学术重新肯定和发现荀子思想价值的重要动向,这一动向最终导向乾嘉时期荀子思想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乾嘉学者以学术研究为职志,主张以艺为末,以道为本,对于书法一艺表示不屑。文章考察了凌廷堪等乾嘉学者对于书法的态度,以期揭示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学者学术视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对我国传统史学作了一次全面考证和重新诠释,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宗旨的治史观念。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观念,并非仅仅表现在考据方法和治史特征层面,更主要是规范和影响他们治史实践活动的学术理念,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考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文述确为《乾嘉诗坛点将录》主创之一。据新出的《舒位年谱》,推定《乾嘉诗坛点将录》的成书时间应为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  相似文献   

20.
“旗下太监”一词.因八旗制度而属清朝特有,与“宫内太监”相对应,指服役于王公宗室及大臣宅第之内的太监。自乾嘉时期起.因宫内所需太监剧增.不敷使用.遂屡次出现宫中向王公大臣家中挑取太监之事.笔者以乾嘉时期宫内太监不足额之原因、宫中对旗下太监的掠夺及其所揭示的本质为切入点.再论“乾嘉时期宫中对旗下太监的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