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释“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勾践灭吴》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政”的解释不够严谨,略有瑕疵,请看其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姓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此段中“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中的“政”字,教材中注释为:“通…  相似文献   

2.
释“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勾践灭吴》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政”的解释不够严谨。略有瑕疵,请看其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相似文献   

3.
<正> 《国语·越语》“勾践灭吴”中有一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其中对“当室者”和“支子”的解释,说法不一。董希谦等主编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说“当室者”为“嫡子,即嫡妻生的孩子”,“支子”为“庶子,非正妻所生的儿子”;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则把“当室者”注为“当家的,负担家务的长子”,“支子”为“庶出子弟。”这些说法,我们认为,既有欠详之嫌,又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 )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中 ,编选了《卫风·氓》一文。其中有两处注释我认为不当。其一 ,“靡室劳矣”中的“室劳” ,课文下注释为“家里的劳苦活儿”。这样注解 ,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课本把“室劳”当作一个偏正短语来理解 ,根据四言诗的诵读  相似文献   

5.
曹春龙 《中国教师》2009,(Z2):446-446
<正>《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的传统篇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将其选入第六册,其注释和译文基本采用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及配套教参的说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师说》中的"其可怪也欤!"的"其",教材中没有给出注释,而在人教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真是令人奇怪啊!"显然,《教师教学用书》是把"其"处理为与句末语气助词配合使用的语气副词。有的则把"其可怪也欤!"的"其"都讲成为"岂、难道"的语气副词。此外,更多的资料对此"其"字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人教版)》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规定,遵照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在两省一市试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第一册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以下简称“新高中语文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是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册《五人墓碑记》中有这么一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第99页,2004年6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吸收1997年以来社会上关于语文教育讨论的积极成果,199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供试验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试验大纲”)分别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5期《中学语文》(上半月)刊出了陈艳老师的《“迷花倚石忽已暝”注释质疑》一文。文章认为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迷花倚石忽已瞑”一句的解释值得商榷,并认为应将“忽”字释为“忽然”,将“暝”字释为“昏暗、昏黑”。笔者认为教材注释“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晚了”并没有错误.陈老师的说法值得商榷。“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梦中,诗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写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其中的第五章“平面向量”安排在第一册(下),供高中一年级下学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 0 0 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编写的。全套书共六册 ,这里介绍的是第五册。这套教科书的说明指出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高一 ) ,在初中的基础上 ,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183;语文(试验本)是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的。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吸收1997年以来社会上关于语文教育讨论的积极成果,199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供试验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分别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已于2000年3月正式颁布施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改革是整个语文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语文》是根据教育部 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的规定,在两省一市进行试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语文》是根据教育部 2 0 0 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的规定 ,遵照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在两省一市进行试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