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雅婷 《现代语文》2014,(9):143-144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学生作文水平赖以进步的阶梯,更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窗户。学生的每次作文应该得到教师有指导性的评价,在此评价基础上指导下一次的写作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2.
李世军 《新疆教育》2012,(14):83-83
当“真笨”、“朽木不可雕也”这样评价学生的话语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样的评价到底对学生有没有作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评价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过程性评价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评价应该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传统的纸笔测试,也可以是一次口头问答、一次动手操作。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向他人(可以是全体或个别人)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4.
期终评价既是对学生一学期来实际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测,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激励和再教育,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学科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期终评价,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我就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汇写成篇,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从本学期开始,广西参加课程改革的中小学要实行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其他学校在今年的秋季学期也要按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运行。届时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性发展评价和学业评价两方面。学生的综合性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卡,在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并运用观察记录、情景测试、口头评价记录、家访记录、社会实践等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学生的学业评价则采取考试和考查的方式进行。小学考试的科目是语文和数学,每学期只实施期末考试,其他科目每学期考查一次;初中考试为每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每…  相似文献   

6.
刘海莉 《华章》2008,(19):131-131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同时也是一次师生交流,或者说是一次因材施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刘海莉 《华章》2008,(20):131-131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同时也是一次师生交流,或者说是一次因材施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张瑛 《学周刊C版》2015,(13):64-65
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那么,怎样评,评什么,就是我们教师要一直思考的问题。评价的好坏,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学生的发展。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在摸索,在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一、怎样评(一)教师每次作业,批改两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作业第一次就能做全对的学生毕竟占少数。特别是我所在的初  相似文献   

9.
钱倩 《现代教学》2010,(1):71-71
近年来,上海市各中小学尝试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推行过程性评价,希望把过程性评价逐渐融入现有的评价体系。这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制作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情况,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同时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对于我们习惯了用一次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教书育人》2014,(10):64-64
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的品德课程改革是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课堂评价,同样也是应该充满生命力的。精彩的品德课堂评价,应是学生生命中"一次次难以忘怀的经历"。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下,即时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不仅彰显教师的魅力,还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做一个即时反馈,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课堂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应是多元的。它包括: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的;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应是多元的;评价的方式应是多元的;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的……一、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或是从涉及的人员和事物上来看,都有别于一节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课。这样的一次活动,势必会带来评价主体的变化。教师、学生群体、其他学生、校外辅导教师、学生本人、家长等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对活动中的学生实施评价。如,在我组织的一次“漫话家乡西瓜”的活动中,学生就分散于市场、资料室、农技站,甚至是农民…  相似文献   

13.
陈宇 《班主任》2012,(5):23-25
正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有起伏,可能超水平发挥,也可能遭遇滑铁卢,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是不科学的;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考试时就有强项弱项之分,仅以总分作为评价依据也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新学期新一班实行了"学习积分制"。新一班学习积分制的制定参照了体育赛事的积  相似文献   

14.
一次笔者在校教艺切磋日听一位老师上课,课上教师叫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大家说说该生读得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站起来评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读得没感情。”读的那位学生当然很沮丧,垂头丧气地坐下去了,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未置可否,又继续喊其他学生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当学生读完一篇课文或一段话时,我们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常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种评价的过程既是学习他人的过程,又是自我提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的评价语言和评改方式让学生乐意品味、乐意接受,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写作和评价兴趣。因此,它期待着我们去创新,去挖掘作文评改的真正美丽!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也是师生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改变高耗低效的局面,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作文评价的改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一、以多彩性为手段,提升评价语言作文的评价语言无异于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一次心灵的沟通和互动,一次技巧和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推行一年多次考,让高考人性化 ——一次考试、一次录取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首先,考试组织的风险极大.出一点纰漏,就将影响所有考生和所有学校的录取,这迫使考生们长期训练.把自己变为考场高手.也导致高考作弊疯狂;其次,单一的分数评价.一次考试成绩.也不利于大学全面评价一名考生.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运用情感原理,构建情感化语文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使之在对学生的教学表现做出认知反馈的同时,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以最佳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突出学生评价主体1、加强自评与互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是理所当然的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他们评价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日趋渐弱,最后导致对教师评价的完全依赖,自我评价能力也谈不上发展。运用情感教学原理,我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如有些书本上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着答案批阅;学生朗读完,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与诚恳的建议;习作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先进行自评,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互评、共评等。这样,我们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感受到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了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特殊性 高中美术课程评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有别于义务教育和高考复习班的评价。首先,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大多是一节课一次作业一次评价,于是教师就给出学生一个又一个间断、没有联系的量化分数。高中美术课程的特殊的课程安排,往往学习是系列的,教学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教学评价既有分阶段的评价,也有综合的评价。所以高中美术课程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教师根  相似文献   

19.
郭俊 《湖南教育》2005,(4):38-38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对小学生的评价实施的是等级制评价法,取消了过去那种建立在一元价值观基础上的百分制评价法。这样的评价,缓解了百分制评价法造成的学生对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然而,等级制评价法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定性评价的内容多,定量评价的内容缺乏;二是可操作性难度大,许多地方比较模糊,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有时很难把握尺度;三是评价缺乏经常性,一个学期只评价一次,其余时间评价手册就搁置在班主任老师手里,不利于激励学生进步;四是内容不全面,不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现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学生结束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一次综合性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在效果上,应有利于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潜能和综合数学素质;在功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