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代的评论者并没有将宋玉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对宋玉的评论始终笼罩在屈原形象的阴影之中,也未能完全从文学的价值取向历史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宋玉及其作品.但是古代对宋玉的评论毕竞肇始于两汉,汉人关于宋玉其人其作的看法和观点,对后世研究与评论宋玉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据《御制诗集》,乾隆有涉宋玉诗二十余首。这些诗或表现对宋玉才华及《九辩》的欣赏,或表现对宋玉讽谏及《风赋》的肯定,或表现对屈宋文学地位的推崇,或表现对宋玉辞赋典故的运用,不仅客观而且公允地评价了宋玉及其作品,从而对清代宋玉批评产生了积极而有益的重要影响,是研究有清一代宋玉批评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个案。  相似文献   

3.
清代在宋玉传播的文学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采用的文体,即隶属于笔记小说的涉宋玉小说,我们称之为涉宋玉笔记故事。文章对清代涉宋玉笔记故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分析的结论是:1.笔记故事以其通俗的表述和短小风趣的形式,与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推动了宋玉及其作品在民间的流传与影响,在清代宋玉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笔记故事虽然具有主观批评无意识的共性,但是从客观上反映的批评内容看,其所表现的批评倾向与清代的宋玉批评思潮基本一致,即对于宋玉其人其作品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汉人的宋玉事迹散记在叙事中反映了他们对宋玉的同情、肯定和理解,晋人的宋玉传记则直接表现了对宋玉的尊重和褒奖,这说明从两汉到魏晋世人对宋玉评价的逐渐提升,这种逐步走高的评价趋势促成了南北朝屈宋并提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文选》编者的文学思想及其文体设立与选篇标准、《文选》的编排体例和收录特点,分析了《文选》对宋玉及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我们的结论是,《文选》认为:1.宋玉是赋体文学特别是散体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2.《文选》著录的宋玉作品可谓周秦至梁初期间文学作品中的“清华”;3.《文选》重评宋玉,欣赏宋玉作品的理论基础是主张“文质彬彬”而又并偏重于“翰藻”的新文学理念。总之,《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提升了宋玉的文学地位,传播了宋玉作品,扩大了宋玉的影响,对于宋玉批评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宋玉批评。是在文与道争鸣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当时,人们为了阐述自己的文道观。常常以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为例论证各自的主张。于是他们有关宋玉的批评就在文与道的争鸣中展开了。考察宋代的宋玉批评。绝大多数批评家对于战国末年的辞赋家宋玉与其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只有极少数理学家持否定态度。这有力地说明。肯定宋玉的文学史地位。肯定宋玉作品的讽谏内容和创作艺术,不仅是宋代宋玉批评的主流。而且有着超大比例的强势。  相似文献   

7.
宋人关于巫山神女的辩诬与其对宋玉神女描写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围绕着巫山神女的辩诬问题,对于宋玉及其《高唐赋》《神女赋》的批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宋玉"妄"作神女故事,"诬"神女于不贞,玷污了神女的形象;一是认为宋玉所赋"发乎情止乎礼义","得诗人风化之本",而巫山神女的被玷污是后人所为,与宋玉无关。我们认为前一种观点是在理学影响下的主观情绪化的不切实际的批评,而后一种观点能够发展地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是对宋玉及其《高唐赋》和《神女赋》的正确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汉赋是两汉文学主流,创作的繁荣带动了汉赋批评的兴起。汉人赋论尽管只是汉赋研究的起步,却已具备比较鲜明的特征:依经立义的批评标准;全面细致的批评内容;准确精到的批评结论。两汉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价值的理论收获之一,对后世的汉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赋批评论     
汉赋作为两汉文学的主潮,它的兴盛引起汉赋批评的随流演化和发展。汉人迷恋赋的创作.同时拉开汉賦批评的序幕.给后人提供了批评模式和理论框架。尽管汉赋的生成是有限的,然而业已生成的汉赋成为生命不会泯灭的审美对象,形成源源不绝的汉赋批评之流。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修辞批评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作出判断和评价,因这一批评样式某种意义上切入了文学的本质,所以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现阶段,由于西方相同理论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升华,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过,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所以,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修辞观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批评对象应该是系统阐释文学修辞行为的全过程,再次是修辞批评行为本身必须包含读解修辞含义、理清修辞关系、作出修辞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垣先生对校勘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元典章〉校勘释例》综合前人经验与自己校读《元典章》的体会,将校书之法分为本校、对校、它校、理校四种。对古籍校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总结,使得自西汉末开始的校勘学在20世纪30年代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厥功甚巨。  相似文献   

12.
汉代河北纺织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种植桑麻、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良好条件。两汉时期,河北是我国纺织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河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积累的纺织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提花机。钜鹿、清河以北的赵郡、中山和常山等处是东汉河北丝织业集中的地区。在河北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丝织品实物,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超技术水平。东汉时,河北的麻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潜夫论》焕发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不仅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而且也启迪后世布衣士人著书立说、奋起进行社会批判,影响十分深远。思想者的批判功能并未有穷期,社会批判也是任何健康社会所必备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两汉时段,出现一个独特的理论内容———屈骚批评,即诸多学者对屈原及其《离骚》创作,各抒己见,发表评论,做出思想和学术意义上的价值评判,客观上呈现出批评与反批评的论辩态势,形成了较早的学术探讨热点。其中的学理与情趣饶有兴味,反映了汉代先贤的政治思想、文艺观念与生命意识,值得当下学人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韩子勇文学批评的最突出特点是他以极富光泽与个性色彩的文字,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主从关系,他的写作身份一直游移在评论家和散文家之间。在其获得赞誉颇多的专著《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中,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运用了大量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方法,建构起一个自成一统又文采斐然的文学意义上的西部时空,并以与当代主流文坛前沿相接轨的才识,高屋建瓴地发掘出西部文学创作的危机与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贞节观念自先秦萌发,伴随着西汉中期“独尊儒术”的推行,经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人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朝廷和官府对贞节的褒奖以及世家大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由社会上层逐渐向社会中下阶层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女性寡居守节、遇暴殉节已成为社会所推崇的做法,从而使得两汉时期的贞节观念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日渐盛行。从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的角度审视这一时期俳谐文学的发展状态有着重要意义。西汉时期,俳谐文学批评理论散见于司马迁、班固、刘向对东方朔、枚皋等人的评论中。并由此可见当时俳谐文学的接受和传播状态。东汉时期,俳谐文学在利禄的驱动下,得到更为自由的发展,传播更为广泛。由蔡邕的《陈政要七事疏》、《后汉书》部分篇目不难看出,当时文人创作俳谐类作品已很正常。三国曹植的《与杨德祖书》、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客观上道出了当时俳谐文学接受态度。南北朝时期,俳谐文学的批评达到历史最高峰。总之,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学虽没得到大力的提倡,却得到自觉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