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学生闭锁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由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所造成.中学生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现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由于担心被人“小看“,往往羞于在成人面前暴露内心世界的稚嫩,而产生闭锁心理.……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困往往是由于思想情感引发的,成为学困生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辅导。与学困生谈心可以疏通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一、通过谈话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闭锁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由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所造成。中学生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现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由于担心被人“小看”,往往羞于在成人面前暴露内心世界的稚嫩,而产生闭锁心理。②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使然。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渐趋于成熟,所以与成年人的关系则由依赖型转变为密切接触型或保持距离型两个极端,表现出关闭型和相对开放性并存的特点。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由经验性向理论性发展,这必然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变化,他们心里虽有许多奇异的想法,但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学生进入初中三年级尤其是初三下学期后,他们对今后的去向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由于内心世界、学习情况和成熟度不同,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作为家长不但要清楚地了解孩子面临毕业时的心态,而且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中学生毕业前夕可出现以下几种心态。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1.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感情交流。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迫切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2.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闭锁心理。他们失去了儿童时期的某些天真和直率,紧紧封闭自己的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班主任与他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班主任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呢?  相似文献   

7.
宋五岭 《考试周刊》2007,(35):31-32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闭锁心理。他们失去了儿童时期某些天真和直率,紧紧封闭自己的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班主任与他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班主任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呢?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6)
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具有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性特点。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再加上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  相似文献   

9.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常常向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一方面,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另一方面,又不轻易把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向他人袒露,常常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谈起教师角色,我们自然会想到“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班级领导者”等,但是,通过探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需求,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扮演以上几种角色是远远不够的。在此,笔者试从青少年心理发展需求浅谈一下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当的以下几种角色。 1.朋友和知己。 渡过天真、无忧的童年,中学生迎来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却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在心理上呈现出闭锁性特点。他们渴望寻求“志同道合”者以倾吐心声,却又面临“同龄者中谁能成为真正知己”的寻求之苦。因…  相似文献   

11.
温情包公     
心灵解码:面对一个敏感多虑、内心封闭、容易受伤的少女,文中那个奖罚分明、心细如丝的物理教师一直默默关注、小心呵护着学生那颗脆弱的心灵,终于打开了学生“受罚”的心结。处在“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心理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他们在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的朋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孩子成长引导者的教师,需要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心理需求才适度,以进一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笔者以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走进孩子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漫谈孤独     
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情绪体验增多,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将视线转向自我的内心深处。他们逐渐远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和天真,心理活动开始出现某种含蓄、内隐的现象,逐渐地显示出“闭锁性”。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与成人不易做到心理相通,在同龄人中也不易找到知音,从而常常出现孤独感。适时的孤独无可厚非,但若经常陷入孤独中难以自拔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而开始进入心理闭锁时期,开始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同学之间无端的纠纷常会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15.
李警钟  耿久文 《辅导员》2009,(24):42-43
时下经常听到有中学生抱怨父母(尤其是母亲)太唠叨,嫌他们烦,不愿意与他们交流,其实这更深层次的道理,中学生可能还未真正明白,那就是他们正值青春期,且“青春期的闭锁心理”与“叛逆心理”往往在与父母的日常交流中不经意间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学生,普遍是"生理成熟倾前,心理成熟倾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闭锁心理增强,思想认识上有问题,不愿当面向老师吐露。怎样才能让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把一些心理"秘密"告诉班主任,把班集体中许多班主任无法直接掌握的"信息"上传给班主任呢?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表明,通过学生写周记,班主任批阅周记,架起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有针对地进行开导、启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中学生都出现了猎奇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享乐心理,面对孩子的直接冲撞,家长和老师都很无奈,难以与孩子沟通。就这些问题,本人查阅了相关针对中学生心理研究的资料和报告,希望这份来自第一线的针对中学生心理均衡研究的报告能给处在教育困境的人们一些启发。报告一: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跟着时尚走的特点不少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随他而去,随他而灭。"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往往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复杂得多,他们往往易形成孤僻、自卑、反抗等心理,他们的内心极度地需要他人的关爱与呵护,理解与帮  相似文献   

19.
健康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状态.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上进,崇尚真理,民主意识强,但感情往往比较脆弱.在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之校园生活紧张,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如情绪急躁、心理闭锁、性格偏执等.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生自己也更应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预防心理疾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答父母问     
善待孩子的日记天津一读者来信问:我们感觉孩子自从进了中学,越来越对我们家长封闭了心灵,日记也不让我们看了。为此还弄得很不高兴。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答:孩子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他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不愿意把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吐露,可他们又需要倾吐,日记便成了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