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二元单向的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呼唤理性的报应正义,而在多元互动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刑事和解理论倡导恢复正义。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正义的价值追求,对利于何种正义、怎样实现正义。只有将以罪刑法定原则为代表的报应正义和以刑事和解为代表的恢复正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完美的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人类实践的根本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代表了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价值立场,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一般价值工具。当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更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初心使命的历史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时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的初心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立场,追求"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信仰,科学回答了"初心使命"的历史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分配正义观是建立在礼正义论基础之上的,它主要以礼义差等作为正义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陈志萍 《红领巾》2004,(3):131-133
作为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雪莱的诗歌在总体上表现出了对于作为“自然“的正义的不懈追求.他通过描写自然、赞美自然而去寻找古希腊思想中作为“自然“的正义,以云雀、普罗米修斯作为时代精神和追求正义的象征,以乌托邦作为正义的实现之途.其可贵之处是以诗揭示了正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展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由邓小平、江泽明、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章就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抹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从价值观方面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历史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价值追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理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这种追求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在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闪光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0.
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理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这种追求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在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闪光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与正义相互区别却又密不可分。西方社会几乎所有的正义理论都以平等作为共同、最终的价值追求。西方女性主义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以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为基本目标。女性主义三次浪潮发展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其所追求的男女两性的平等是正义问题,但不是正义本身。  相似文献   

12.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并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接力奋斗。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阐发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的考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演进的结果及其最终实现的精神依托、动力因素和依靠主体。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公平正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要求,对马克思的经济平等、制度正义、实质正义、自由人联合体等正义观点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继续深化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全面依法治国一体化建设,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的完整的公平正义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正>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15.
解读法治要义与内涵,当以理性与正义为中心而展开。法治是理性催生的制度产物,法治为理性内核,以理性为根本,将理性得到最大化的体现。然而,法治不应仅仅停留于理性的层面。它以追求正义为终极目标,它将正义作为自身的内涵,无论是程序还是实质意义上的内涵,均体现了追求正义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思想源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锻造培育中国社会牢固的精神纽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干部教育的角度,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阐述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作出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它们是理解党的方针、国家战略、政府政策的价值基点,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从三个维度揭示了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责任。这些理论认识在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上实现了对西方公平正义理论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不同,形成和发展了不同时期革命政权建立理论,探索并实践了不同政权组织形式,并最终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创建,有其国情基础、原则遵循和价值追求。明晰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核心要义与价值灵魂,其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为人民谋幸福"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遵循,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具有厚重的现...  相似文献   

20.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