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是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已建立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但在实施中存在导师育人积极性参差不齐、个别学生消极反应所带来的压力、管理职责不明确、分流渠道不畅通、信息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与挑战。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博士生类型、学科特色分类完善分流退出机制,实行博士生分流退出招生名额补偿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前端质控,进一步畅通分流渠道,同时以信息化技术为助力,构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预警机制,从而促进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顺利实施,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型增长、规模化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以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的新发展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本科生群体为对象,探索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专业分流和学校分流两个主要分流方向,构建起"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层保障"为主线的分流机制,以期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是关系到整个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模式变革的重大问题,是控制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促进博士生培养结构化的重要手段.随着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建立与完善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分流淘汰机制融合嵌入在博士生培养全过程,具有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特征,涉及组织机制、预警机制、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支撑.据此并结合我国当前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的运行现状,分别从分流理念、制度设计、缓冲预警以及善后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研究案例,发现美国高校在博士生招生的具体操作上十分灵活多样,并通过构建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和分流机制使招生单位在主观上想保证招生质量,在客观上能保证招生质量,从而达到博士生招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相统一。我国高校完善“申请—考核”制应从灵活性和可靠性上做双重努力,应权力下放,责任到位;完善招生流程;完善培养过程中的分流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博士生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与高校积极响应之下,我国博士生分流历经遴选分流、分流淘汰、分流退出等形态的更迭,不断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改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然而,现行以竞争与淘汰逻辑为主的单一式分流实践遮蔽了“分类培养与多元成才”的博士生分流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致使分流成效不佳,亟待从分流目标、分流主体、分流方式、分流结果及分流保障等方面加以系统优化,构建以分流目标的人本性、分流主体的交互性、分流方式的多样性、分流过程的嵌套性、分流结果的发展性为本质特征的立体式分流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分流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与红色博物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与红色博物馆在育人方面具有共同的任务、目标和需求,这为二者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二者存在协同育人意识淡薄、方法单一、制度缺失等问题。故高校和红色博物馆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过程中,必须树立协同育人理念,丰富协同育人方法,健全协同育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大学在其历史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科研创新是高校科研职能应有之义。理念确立、机制建构和文化保障是高校科研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应该确立"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科教相长"三大科研理念。高校科研创新应强调市场主导,构建"科研、市场、个体"融合机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评价和激励为核心,合理构建高校科研机制,激发科研活力;打造并形成积极的科研文化,实现高校科研创新的长效保障。"理念、机制、文化"三者相辅相成、融合互动是激发高校科研创新活力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8.
高校承担着育人成才的重任,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制度、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是高校教学的前提。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机制需要从网贷安全机制、心理安全机制、出行安全机制、宿舍安全机制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高校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了选择课程、教师、学习进程等自由,但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在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构建一种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应在学分制高校构建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设想,并阐述了其内涵、特点、内容体系及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其人身安全保障重在预防。这种事前预防机制的构建包括国家立法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两个层面,虽然当前我国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学生安全保障的客观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实践中高校虽然也积累了较好的管理经验,但是这些制度往往需要与相关立法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从对现有立法和相关制度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机制进行多维考虑,力求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预防机制,以保障高校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程序"繁简分流"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基本趋势,而证据开示制度是充分发挥不同审判程序功能的重要审前保障性程序和机制,在我国具有设立的正当性及现实依据.该制度在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证据制度,据此结合目前我国的刑事程序"繁简分流"的设置,探讨该程序机制下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构建与实践路径,并对是否赋予被告方阅卷权予以探析,以保障其认罪认罚之自愿性与真实性,从而为我国认罪认罚的有效实施提供证据层面保障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高校自主招生为突破口既能引导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教育转变,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高校自主招生作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突破口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机制作为保障.鉴于此,通过分析基础教育阶段以及高校和政府应该提供哪些保障机制来配合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期推动创新人才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地方高校运行机制创新的内涵体现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围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设置合理、责权利相对称的组织运行机制,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科学决策、有效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要求,着力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围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围绕多校区管理、缺发展经费等问题,着力构建科学利用与合理配置资源、多渠道筹措发展经费、多校区协调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部署,建立健全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于河南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结合河南高校实际,构建以风险防范、风险监控、风险处置三个系统为内核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并针对当前河南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诸如思想偏差和认识不清、权力配置不科学和权力行使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匹配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河南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健全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普职分流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新加坡、德国、美国三种较具典型的普职分流模式为考察对象,并对比我国普职分流的特点和问题对普职分流问题给予现实思考,提出构建结构均衡、布局合理的教育体系,制度化分流与个体主动选择相结合的分流机制,以及分流补偿制度和回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往往会经历一个从潜伏、爆发、蔓延到消退的生命周期,且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高校可尝试立足于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相应构建预警、应急决策、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四个运行子机制,并构建应急保障子机制作为全程应对突发事件的支持和补充,以期建立一个基于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高校在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违约问题却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障碍,学生诚信出现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部分学生贷款、还款方面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增强大学生诚信还贷意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高校如何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中坚力量,构建两支队伍就业创业指导协同机制,形成合力,使之共同服务于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可以从意识形态、制度保障、工作实践等层面来构建两支队伍的就业创业指导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目前高校教学督导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督导制度、队伍建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探索如何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研究表明,创新教学督导机制,对于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由心证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绝对自由心证"到"相对自由心证"的转变。其主要表现,就是建立了一系列法官自由心证的约束机制,如经验法则、论理法则,法定证明力规则,法定的证明标准,法官的资质和身份保障等。此外,还出现了对法官自由心证内容的外部审查和救济机制,如判决理由公开制度和上诉制度。构建约束性自由心证制度,对于规制法官心证活动的随意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