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词语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对词语的理解,不能照搬参考资料,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接受。因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领悟词语,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2.
词语运用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进行理解、辨析、选择、品味、运用。词语运用的主要考点有: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选择、填写词语;品味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找出并修改词语运用中的错误;积累常见的雅词、成语并能准确运用。解答词语运用题,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词语积累,能辨析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把握词语在使用范围、语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理解词语在写人状物、抒情议论中所起的作用,明确词语间的搭配关系,灵活地运用,准确地答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的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咀嚼品味蕴藏在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才能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从而使词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低年级教学难点。学生对词语意思正确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语言。我们根据词语不同的特点,整合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的词语学习与句子理解、朗读感悟、背诵文段、看图写话有效交融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品味词语,理解词义,积累并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6.
词语,是构成文章最基本的要素.语文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生动准确,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体味语言内涵的切入点.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词义、及时积累外,还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品味,从而进一步学习语言,更好地感受词语背后所蕴涵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以词解词,而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解词,让学生品味、理解、积累并运用。一、图文结合,在语言实践中理解词语,乐在其中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些词语单靠解释,会越讲越糊涂。可借助画图、贴图的方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阅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其方法是先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主旨等,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不同角度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指代内容及特殊含义、比较意义等;从不同角度理解句子的一般含义、比喻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及关键性语句的含义,以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我是这样做的。1.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要教学生学习语言。怎样教学生学习语言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教学生学习语言,必须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语言的含义。教学生品味语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品味词语。(1)品味词语的色彩、情状。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一句,“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表示色彩、情状的形容词,把一个荒废了的园子描写得趣味盎然。(2)品味词语的生动贴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几个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本位,突显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语言训练,特别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品味。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期待中阅读,提高词语积累的趣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使词语学习有法可循;在语言实践中活化,让词语学习运用有得。只有加强词语的积累、理解、运用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让我们所钟爱的语文风情摇曳。  相似文献   

12.
细观语文课堂,发现在语言品味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老师把语言品味简单地等同于词语理解、朗读,缺少应有的层次、深度;有的语言品味偏离或游离文本主题,使文本丢失了应有的教学价值;有的语言品味点选准了,但品味的方法有所偏颇,导致学生所得有限。  相似文献   

13.
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大纲指出“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述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除教会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外,还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及认识它在课文中的作用。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许多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领会其确切含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讲解词语,而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卜文中的“折磨”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联系描写“小萝卜头…  相似文献   

14.
一、教会中年级学生理解词的具体策略 要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教会中年级学生必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因为学会具体的方法是策略运用的基础。 1.语境联想策略 有不少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它和一句话的前后词语的意思和整体文章的意思都有一定的联系,只有联系上下文,展开适当的联想,  相似文献   

15.
茆在兵 《广西教育》2013,(29):57-57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学会合作》为例,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读写结合,做到一举两得。一、在品味中学会词语运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词语的品味理解及恰当运用。笔者在教学《学会合作》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揣摩语言应从哪几个方面“引思”呢?揣摩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揣摩语言的含义。这是揣摩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揣摩语言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如《荷塘月色》中“斑驳”一词,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拿来主义》中“摩登”原指时髦。其次,要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语言环境包括外部…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8.
词义教学五法蔡存泽在阅读教学中,正确进行词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进行词义教学?我觉得对于不同的同语、不同的语言环境,应采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大力倡导重视语言训练,回归本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品味。教学中睿智地引领我们的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把课文语言转化成学生的语言。这样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缰绳",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