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文学是人学”:挑战“工具论”的意味钱谷融先生的名字是和1957年发表的《论“文学是人学”》连在一起的;生于1919年的钱谷融先生因此而遭受到全国性批判,并因此经历了20余年的磨难。当然,漫长的岁月并没有改变钱先生的初衷,也没有磨灭这篇论文的魅力。随着历史的进步,人道主义理念正在突破旧有的种种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2.
钱谷融受到了“向科学进军”号角的鼓舞。《论“文学是人学”》旨在为被窄化了的高尔基的“人学”论断正名。钱谷融的“人学”观是对古典主义道德观、新文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兼收并蓄,有机且辩证;其最低限度是“把人当做人”,最高则指向对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闲斋书简》为分析对象,从“为人”与“治学”两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世界。从“赤子之心”、“情与礼”、“散淡”、“文人气息”几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人生境界从“提高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作为创造力的生命活动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人情味’”、“学术研究中的文字之美、生命之美”几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1996年,台湾中央日报编发了一组“大师印象”,其中曹惠民先生的《散谈情怀清明文章———钱谷融教授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信念》一文写出了钱先生的学识才情和人品风范,当谈到《论“文学是人学”》时,文章写到:“在这篇论文中,钱先生根据他多年悉心钻研,深入思考,阐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文学的中心是人,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是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标准;而在作家世界观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也在于他对人的看法,在于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钱先生之所以能凭他并非多产的论著确立其‘有独到见解的文艺…  相似文献   

5.
一 1957年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发表。钱谷融出于当时的作家“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作是文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的考虑,提出“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  相似文献   

7.
研究钱谷融,不单要关注《论“文学是人学”》《〈雷雨〉人物谈》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学术著述,还要关注他早年的习作和一生所写的大量书信。钱谷融的书信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闲斋书简》的出版经过、《论“文学是人学”》发表和出版的前前后后、他对自己早年习作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方式等关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态与心态的珍贵历史信息,都可以从他的大量书信中释读出来。此外,深入解读钱谷融等学人的书信,还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曾经提议将“文学”称为“人学”,钱谷融早在1978年就撰文《论“文学是人学”》深表赞同,笔者也深有同感。既然文学是人学,“人”就是所有文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正如著名作家刘再复所言:“文学中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把人(包括作家、描写对象和读者)看作客体,而更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在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陶先生在一九四零年寫的‘談生活教育’的文章里,說道:‘一個真正革命者必然是一个真正生活教育者。即使他不承認他是一个生活教育者,按着生活教育的理論說来,他也是一個道地的生活教育者。’(註一)這幾句話,反映着陶先生始終未能以馬列主義的思想來洗煉和批判生活教育思想,他把‘革命’和‘改良’没有  相似文献   

10.
近读唐德刚《例适杂忆》,夏志清先生在序中提及“胡适自承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足他的‘口练’,文学是他的‘娱乐’”,令我对文、史、哲于人生作用之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职业、训练、娱乐于人成长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曾经提议将"文学"称为"人学",钱谷融早在1978年就撰文《论"文学是人学"》深表赞同,笔者也深有同感。既然文学是人学,"人"就是所有文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正如著名作家刘再复所言:"文学中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把人(包括作家、描写对象和读者)看作客体,而更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杂文集写后记时说过:“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又说,集子“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吗?”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杂文,是非常注重形象的描绘的。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使叙述、议论形象化,通过形象说理,这是鲁迅的杂文重要特色之一。钱谷融评鲁迅杂文时指出:“他很少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议论常常是包孕在事  相似文献   

13.
钱谷融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强调学对于人丰富个性的关注,不满于注重阶级性而忽略个性。他的曹禺研究以对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观照为主,努力剖析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复杂丰富,将曹禺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蒋孔阳此时期的美学研究主要涉略了美的本质、西方美学思想、形象思维等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支柱,深入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试论陈映真小说中的人生救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为人生的”,这是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会的庄严宣告 ,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端。他们说 :“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 ,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 ,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工作。”[1 ] 他们对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 ,确立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鲁迅先生也说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写写诗,所以喜欢钱谷融先生写的一篇题为《节奏》的散文。钱先生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就说到卡莱尔。他说,卡莱尔在他那篇精博而雄辩的论但丁与莎士比亚的讲演里。极力强调诗的音乐性之重要。我书读得少,所以开始不知卡莱尔是谁。先生一直批评我读书少,并且关照我要多读名著。后来知道卡莱尔是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非常知名的。可见我的浅薄。我想读卡莱尔,但找不到卡莱尔的书。  相似文献   

16.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真诚、自由、散淡》中,他又引用了这句唱词,看来是对“散淡的人”情有独钟。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除建功立业之外,还留下了不乏真性情的好作品,关键在于他是一个能够“散淡”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笔者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委托,就语文教育的几个热门话题采访了上海四位著名学者和作家。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批评家钱谷融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先生,《上海文学》杂志主编、著名评论家蔡翔先生和华东师大教科院党委书记、语文学科教学论副教教授汪莹女士。下文根据谈话录音整理而成。立 秋:您认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科学吗?如不科学,您认为应该怎样加以完善?钱谷融:我感觉到解放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问题,把语文完全当成思想政治课来教,教…  相似文献   

18.
<正>对李维鼎先生提出的"言意转换"理论,李海林先生认为"应该说是很深刻的",可他又提出:"直接把言语过程看作是一个言-意转化的过程,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在由‘言’而‘意’和由‘意’而‘言’的过程中,夹着一个内部言语过程"。言-意和意-言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中间性、过渡性的中介物,这种转化才有可能",这个"中介物"就是指"内部言语"。如果无视这个中介物,"直接把言语过程理解为从思想到语言、从语言到  相似文献   

19.
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这一主张真正的发生期并不是它产生的1957年,而是在新时期初年。因为这时它才真正参与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来,并对新时期文论中人学话语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钱谷融的人学话语在文论中的确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特殊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个人"、"个性"在文学理论中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从普遍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一种以人生幸福和自我完善为旨归的价值观,以想象的"情感共同体"取代想象的"阶级共同体",以此来形塑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  相似文献   

20.
孙绍振先生在《文本解读的层次和方法》的报告中说:“语文老师读文章,不仅要看到他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他不写什么,不仅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他为什么不那样写.…‘语文老师要从学生的‘一望而知’中提出问题来,要从他的‘一望而知’中指出他的‘一无所知’……”受此启发,我在执教朱自清先生的《绿》前反复诵读文本,在文章鲜明的语言节奏旋律之中,逐渐走入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的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的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感应着他真挚充沛的情感的脉搏,徜徉于悦耳与赏心兼而有之的美感世界,突然发现作者在描写自己的想象时也传达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