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2.
读罢《郑伯克段于鄢》,众人多认为郑伯实乃阴险狡诈之徒,但在我看来,郑伯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庄公一出生,其母姜氏就厌恶郑伯,屡次想让他弟弟登位,庄公的王位多次受到威胁,两兄弟早因君权之争失去兄弟情谊,这并非他一人之过。刚登位,其母即为其弟“请制”,当其时,他羽翼未丰  相似文献   

3.
《左传·隐公元年》有一段文字,各编选者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而且在评述此文时,都这样说:"它描写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狠毒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婪愚蠢,表现了  相似文献   

4.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黄岳洲《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是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古代散文鉴赏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是为了说明《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而写的解释词。所谓“传”就是解释,“左传”就是左丘明的解释。《左传》...  相似文献   

5.
<正> 《郑伯克段于鄢》结尾部分有一句话:“遂为母子如初。”篇后注解为:“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的《古代汉语》上册74页。) 如果注解只解释成“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那么无可挑剔。可是接着又作了注脚“即恢复母子关系”,这里不禁要问:“母子如初”,当初母子关系如何?原文曰:“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可见当初姜氏就厌恶庄公,何谈“恢复母子关系”呢? 由于“庄公寤生,惊姜氏”,所以厌恶他,而“爱共叔段,欲立之”,使姜氏与庄公的母子关系从当初的“厌恶”到越来越尖锐化。姜氏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一直没答应。等到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请“制”,庄公许之以“京”,共叔段违背先王  相似文献   

6.
仁者未必智慧,智者未必仁厚。《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我认为是仁者和智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将它选作课文。在该课的课后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见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我谈郑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以兄弟、母子之间的矛盾为主线,记叙了郑庄公在鄢打败共叔段的过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文中也涉到兄弟相争、亲情人伦等复杂人性故事,通过惟妙惟肖地刻画,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我想谈一下文章中最具争议的人物——郑庄公。  相似文献   

1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谓之京城大叔。”  相似文献   

11.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这就是武公妻姜氏。姜氏生了庄公及共叔段。初:时间副词,当初,初时,追述以往发生的事情多用此词开头。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在“郑伯克段于鄢”之前。郑武公:姓姬,名掘突,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七四四年在位。于:介词,与“鄢”组成介词词组,用在动词“娶”的后面。这和现代汉语里的介词词组一般用在动词之前不同。申:周时国名,姜姓,后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曰:为,是。武姜:武公妻姜氏。“姜”是她的姓,“武”  相似文献   

12.
《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庄公克段于鄢,段的罪名是"袭郑"。今依据原始文献尤其是之前尚未被研究者采用过或未被充分使用过的历史文献,对郑伯克段于鄢的史事进行探微发覆,第一次指出:郑庄公克段是有鉴于当时晋国因分封导致的连年战乱;郑庄公果断克段,化两国为一国,为其图霸事业奠定基础;晋郑两国在东周初年的越礼行为是春秋时期一系列不法事件之导源;《诗经·郑风》中两首《叔于田》乃是讥刺郑庄公未能很好地行使大司徒之权。结论:所谓郑伯克段于鄢纯系郑庄公制造的冤案,但段亦确有越礼之行,郑伯克段,对春秋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郑国的"小霸"事业是夷夏东西交互胜败的历史大势及郑庄公雄才大略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章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叙事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其弟为争夺权利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主要教材之一,为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为了熟悉这部教材,我必须好好地进行学习。在学习当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疑难的问题,于是就记了一些笔记。随读随记,没有什么系统。一《古代汉语》文选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但删节了下面的这一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  相似文献   

15.
语言总是讲究简约、富有张力,以达到言简意丰,蕴含丰富的美的要求。《郑伯克段于鄢》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字里行间充满隐含信息,大大增加了文章容量,提高了文章的魅力。本文仅就文章刻画郑伯的语言运用上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16.
教读散札     
一、“郑伯克段于鄢”的“鄢” 《春秋·鲁隐公元年》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鄢地位于何处?杜预注解说:“鄢,今颍川鄢陵县。”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承杜说而谓:“鄢,本是(女云)性之国,为郑武公所灭,地在今河南鄢陵县北而稍西”他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以及郭锡良等同志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等书,也莫不均宗此说,而认为鄢城“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不过此一说法,终不免致人以疑。且就《左传》于此事叙述所涉及的地名考查其所在位置,郑国直辖区域在今河南郑州与新郑之间,紧濒黄河南岸而立国。大叔所居之京,杜预注说在“今荥阳京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常说"听话听音"。这个"音"是指"弦外之音",即另有含义,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这是对语义理解较高的要求。这方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郑伯克段于鄢》。乍一读,叙述了一件事,每个词都别有用意,才感到中国语言真是奥妙无穷。"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郑伯"字面上降低了庄公的等级,暗含对庄公道德的否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刊登了贺江先生《鄢地存疑》一文。该文认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鄢”并非如晋代杜预所说的指“颖川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 ) ,而是指其它的地方。此文观点被部分高校中的教师引用。笔者进行了认真地考证 ,认为贺文大谬 ,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名篇,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文观止》把它列为第一篇,足见其艺术和思想价值。粤教版《语文必修5》也没有忽视它,将其放在第四单元文言文中。对这一千古名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细致品味。  相似文献   

20.
原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②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