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193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中,再现了中国现代性兴起的表征。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状态,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涌入,国内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科学与民主的高潮。身处中国的赛珍珠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性的兴起,通过小说描绘了这段历史。文章将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分析赛珍珠在《东风西风》中对中国早期现代性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向西方真实再现了进步中的中国,而非东方主义者眼中野蛮的国度。  相似文献   

2.
《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一个年轻中国女子独白的形式讲述的故事,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新旧势力的冲突,强调了现代化的力量是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妇女的命运。从社会学和叙事学两种视角深入分析上篇的女性叙事,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解放必须面对传统文化早已内化的压抑和西方化的自我镜像的挑战,还有男性他者的强权。赛珍珠让沉默的中国女性发出了声音,这也使得《东风·西风》成为一部备受忽视但却颇有价值的作品和文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十三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中国形象”变迁的背景下,基于赛珍珠双重的文化身份和在中西文明碰撞中的成长背景,解构了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共融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论赛珍珠的《东风·西风》、《母亲》与传记作品[美]保罗·A·多伊尔著 郝素玲译《东风·西风》(赛珍珠的处女作)常被称为长篇小说,但它实际上包括了截然不同、差异明显的两个短篇小说。第一篇叙述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篇松散而带有道德意味。我们将会看到在《...  相似文献   

5.
王敏 《文教资料》2012,(33):146-147,150
赛珍珠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冲突、理解和共融的过程。《大地》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小说中描述的家庭伦理、国人道德、爱情观以及自由追求等都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反映了赛珍珠本人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小说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按:本文是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系列专论之一.全文追溯了中国小说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并为中国小说作了有力的辩护.文章对于我们认识赛珍珠的中国小说观和她本人的文艺观,颇有价值,故译出,以供赛珍珠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赛珍珠创作<东风·西风>的历史现实,探析了作者在描述二三十年代中国家庭中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时所显现的价值取向吐故纳新,中西兼融,在舍弃中赢得新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说的“东风”,是温暖的,能使草木萌芽.仿佛和春风似的;中国人说的“西风”,是“寒冷的”、“伤感的”、“凄凉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却不被美国文学界所重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赛珍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中国乡土题材为主,而没有建立在美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小说的形式对中国乡土文化以客观评价,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本论文着重于探讨赛珍珠小说对乡土中国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赛珍珠两种文化主体性平等关系的探讨入手,用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对赛珍珠跨文化的小说思想进行观察,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赛珍珠跨文化小说思想的意义:历史文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思想像一面镜子,使她可以搁置民族主义情绪,相对中允地评价中国小说现代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传统的漠视与偏颇;现实文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思想像一个向导,使她能够关注中国小说的民间特性,从而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文化全球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像一座桥梁,在沟通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其意义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咸慧慧 《考试周刊》2009,(29):30-31
本文试以赛珍珠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为例来把握她中西文化融合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1928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瑞典皇家学院竟将诺贝尔文学桂冠授给以描写中国题材为己任的美国女小说家赛珍珠,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受奖仪式上,赛珍珠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长篇演讲,发表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她身为一国作家,却在瑞典皇家学院大谈特谈另一国的小说,这更是破天荒第一次。演讲一开头,她就说,“我在考  相似文献   

15.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风颂》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存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6.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姚君伟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已经在赛珍珠非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而促成了赛珍珠研究“从小说到非小说”的转向。但是,我们亟须加强对其非小说的研究,因为赛珍珠的这类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更直接地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异质文化差异共存和互相尊敬的文化精神。张志强对当下赛珍珠研究进行反思后,认为应该增强元批评意识,注重批评方法的多元和综合,提高批评的对话意识。徐清认为对赛珍珠的文化边际性进行阐释,是比较贴近其思想境界和作品实际的。在赛珍珠研究中,我们应该既“不虚美”,又“不隐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其一个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在1932年2月所作的两场报告中,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异同,试图证明在西方人眼里缺乏形式的中国小说其实具有独特的、和西方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试图从中国文化里挖掘这种形式的“渊源”。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是她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和思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尽管赛珍珠的主张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她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简单化理想化之嫌,但是今天重读赛珍珠的这两篇讲话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朱耀先等学者在英汉对比中将英国的东风、西风和中国的东风、西风的文化内涵对立起来,认为英国的西风相当于中国的东风,英国的东风相当于中国的西风。而在论述这一观点时,又引出雪莱的《西风颂》为证。此种论说是不妥的。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年四季各种风都会刮,只是某个季节某种风占主导而已;虽然两国地理位置有很多相对之处,但英国的西风不同于中国的东风.其东风也不同于中国的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歌颂的不是英国的西风,而是意大利的西风,这里的西风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指温暖和煦的春风,而是狂暴的秋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东风代指春风,西风代指秋风,可将东风译作英语的spring wind vernal wind。也可将西风译作autumn wind。  相似文献   

19.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 ,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 ,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 ,告知人们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 ,呵 ,西风 ,春天还会遥远吗 ?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革命者。《西风颂》全诗气势豪放 ,想象奇丽 ,意境雄浑 ,思想深沉 ,感情强烈 ,在艺术上达到辉煌的境界。本文尝试从诗歌《西风颂》的立意、想象、韵律、设色、抒情五个方面探讨该诗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以中国为“镜像”的小说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曾努力进行一种“他者”形象的普世化尝试,在相关人物的描写中创作出了中西融合的两种形象:一种是以阿兰为代表的以中国文化为内核而外表汲取西方文化精神的形象,但却以失败告终;另一种是以梅琳和王源为代表的在平等对待中西两种文化基础之上,汲取两种文化的优点,互为补充,而具有普世文化价值的形象。前者作为女性“她者”的代表,主要承载着对女性出路的思考,后者作为男性“他者”的代表,则主要象征着对男性以及整个男权社会出路的思考,文本以之为载体,表现了赛珍珠潜在的写作指向与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