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平民泛指"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意识"是指将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以主要的篇幅和时间,运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充分及时地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喜怒哀乐,让老百姓在新闻报道中唱主角。笔者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深刻认识到,新闻从业人员树立平民意识是打造新闻精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竞争激烈化的时代,民生新闻快速崛起,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群众生活"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的身边事为主要内容题材,通过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百姓喜欢的、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而平民意识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亮点,所以广大民生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平民意识,具体要注意突出平民特色、选择平民视角、体现平民意愿,切切实实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1.党报新闻评论平民化现象党报作为我国媒体格局的核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承担着"宣传报道党的方针政策"与"准确地传达民意民情"的重要责任。报风严谨、视野大、定位高是党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近年来,随着党报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平民立场、平民报风、平民参与"为标志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微议录"栏目856个样本进行了分析,试图研究传播语言方式的转变是否影响平民话语表达,探讨@人民日报后续微博评论在对主贴信息场域再建构的过程中该评论形式对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以及在平民话语中呈现怎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进一步实现公共话语中的平民话语权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指在信息传递的形式与语言上,所采取的"以人为本"的叙事策略,更是指对平民大众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心绪始终保持敏感,在新闻取向上所抱持的平民立场。  相似文献   

6.
平民新闻与新闻的平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几年.“说”新闻的节目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一档新闻节目只要冠以“说”字,带有“说”腔,便被称为平民新闻或者新闻的平民化。其实“说”新闻并不等于平民新闻, 因为“说”只是对平民语言的模仿或借鉴,语言又与思维方式习惯紧密相连,只有平民语言面貌而没有平民意识和平民立场的新闻不是平民新闻。另外,平民新闻也不等于新闻的平民化。平民新闻与新闻的平民化虽然都具有平民属性,但出发点不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互相逆动的过程。 一  相似文献   

7.
程道才 《声屏世界》2001,5(5):23-24
新闻传播中所说的"平民意识",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老百姓,以主要的版面和节目时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充分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中树立平民意识,实乃新时期发展城市广播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而实现方式就是"新闻连线"。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是该台一档60分钟的大型直播民生新闻栏目,其"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栏目的宗旨,贯穿于新闻之中。  相似文献   

9.
记者首先要确立平民观念新闻工作的"草根情怀"、"平民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是在新闻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良知。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严格意义上讲,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创新,一种延伸。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虽有较多重合之处,但民生新闻无论从新闻内容、采写角度,还是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更凸显其"平民视角、服务为本"的"民生"理念。那么,民生新闻如何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有效地发挥服务百姓的社会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等功能?以下将作四个方面具体阐述。(1)从平民视角采写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基本是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息  相似文献   

11.
何谓民生新闻?民,人民;生,生活.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的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它的根本和核心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它涉及的范围极广,理论界将其分为"大民生"和"小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日报中的文学副刊,其草根化、平民化的走向与特色,比起纯粹的文学刊物来说,应该更毋庸置疑。那么对新闻报纸中的副刊文学以"平民"定位之后,又如何将平民文学做好,以帮衬好新闻版面?在此从几个角度谈谈编辑中的思考与收获。名人名家笔下的小人物或其本身的小人物情缘,二者必居其一。平民即小人物,小人物的生命智慧与命运,最会牵动大众读者关注。一个刊物、一张报纸,提升其分量与影响力,往往会想尽办法请来名人名家,一是作为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已成为当前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与社会新闻相比,民生新闻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更带有亲民色彩.不同于传统时政新闻中的"硬新闻",民生新闻以"软新闻"居多,它不太关注新闻事件的重大性、政治性和严性,即使是重大事件也往往从民生视角、民体取向等国以报道,加上平民式的主持风格,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江海  张琼 《新闻传播》2010,(6):36-36
新闻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选题的平民性、主题的平民性、立场的平民性、语言的平民性四大视角,对新闻的平民性导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十一、平民法平民,本谓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从平民的角度写会议、写新闻、写领导人,新闻就会显得很亲切,领导人也会显得很亲切.2003年"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清华大学看望广大青年学生,并与同学们座谈.当时正是"非典"非常时期,座谈时,总理满面笑容,跟同学们说:"谁的水能给我喝一口!"多亲切的话语呀!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十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写出了一篇别开生面的特写《"谁的水能给我喝一口"》.  相似文献   

16.
陈萍 《视听纵横》2008,(1):51-52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演变过程,从原先的"英雄垄断"时代,走向了现代的"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有人文精神了。有人称"人文精神"为"21世纪媒体之魂。"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它必然会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渗透和反映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平民性、广泛性决定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独特的驾驭形式及稿件的处理方式。本文分析了受众需要的民生新闻的特征,民生新闻为何需要主持人"说"出来?同时归纳了各种"说"错了的表现,对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韩萍  杨晶 《传媒》2011,(7):39-41
近年来有统计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报道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硬新闻的比例下降,软新闻大幅上升;国际新闻比例下降,地方新闻大幅上升;重大新闻比例下降,贴近平民生活的亲近新闻上升。其实国内媒体刊发的新闻也日渐显示了这一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所指的"亲近新闻"与我国新闻界倡导的民生新闻相似。民生新闻,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民生新闻的内涵是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