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比较和分析,在分析该领域专利申请现状的基础上,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专利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总结,并对我国聚羧酸系减水剂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是当今外加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的复合使用是较常用在混凝土工程当中的组合。本文通过对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合,聚羧酸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合效应的试验,研究其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手持折光仪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简洁,精度也较高。通过试验提出了手持式折光仪法快测聚羧酸系减水剂含固量的方法;在常温状态下,使用该法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生产样进行了检测数据显示,与烘干称重法结果相比,手持式折光仪法测定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含固量与国标烘干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水泥与聚羧酸系列减水剂相容性问题是预拌混凝土企业经常碰到的常见问题,特别是水泥实施新标准后,水泥企业为节约成本,经常掺大量的混合材,以至于水泥的品质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出现不适应状况。同时外加剂厂也在不断的调整外加剂的性能,以满足同水泥有良好的相适应性。文章从水泥、外加剂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与聚羧酸系列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羧酸系列减水剂向"智能性"减水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聚羧酸盐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减水剂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组分之一,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工作性和耐久性,不仅节约了社会成本,也推动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减水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平稳增长和快速增长三个时期。在减水剂产品上,木质素磺酸盐系、萘系磺酸盐系、聚羧酸系分别代表了减水剂的三次技术性跨越。本技术从减水剂的主要产品出发,分析了减水剂产品专利申请现状,总结了其技术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柴油技术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技术、竞争与合作研发三个角度对我国生物柴油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我国生物柴油领域产业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生物柴油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战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其专利布局是否能够支撑产业发展值得深入研究.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生命周期、专利权人、技术领域、区域布局等角度对RFID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领域RFID技术领域专利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RFID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处于成长期阶段;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梯度化趋势;企业是RFID专利的主要研发力量,高校及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小类G06K,“方法专利”和“物料管理”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国外企业专利质量高,已基本完成专利布局,正逐渐形成技术垄断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专利计量方法,对全球软件专利进行计量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全球软件专利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美国和日本是全球软件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全球软件专利的高产机构大部分分布在日本,但是全球软件领域的核心专利大多数却分布在美国;中国软件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需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为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软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LED产业专利情报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  黎军  周斌 《情报杂志》2012,(3):70-76
采用常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选择中国专利数据库,对我国LED产业相关专利文献,从发展趋势、技术领域、地域分布等角度进行计量分析,并以专利为视角对我国LED产业现状、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我国LED产业发展战略提供情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专利地图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华  余翔 《科研管理》2009,30(2):70-76
利用专利文献,制作专利地图是有效监测和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关于专利地图的研究在知识产权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专利地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归纳了专利地图的功能,剖析了当前专利地图制作方法的不足,利用了专利文献中的结构化项目和非结构化项目,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形成语义网络,并最终制作完成可视化专利地图。而根据该专利地图,可以清晰而直观的看出所研究目标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技术转移是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手段之一。技术创新是技术转移的源泉,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体现,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和实业结合,是技术发挥作用的必需过程。科学有效的技术转移模式能促进技术创新体系良性循环,从而使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法修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也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科技进步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从定性与定量的明确界定、权力与责任的明晰确认以及如何扭转科技进步法的尴尬地位等几个方面对现行科技进步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发展过程分析,阐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作用机理,给出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人才内涵,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耦合演化过程模型。不仅为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人才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而且为制定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人才管理能力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9年江西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效果是正向的,而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结果复杂,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方向不一致。相对于技术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效率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创新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从产业技术生态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即从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的培育,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产业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的产业技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