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下课了,学生连书都没打开。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的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  相似文献   

2.
<正>孙维刚在《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一书中说道:老师应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引导学生把一堂堂课演绎成一场场攻克一座座山头的战斗.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告诉我们,教学中老师  相似文献   

3.
教与学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是由老师来执行的,学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从教学角度看,老师与学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而更突出的是对立性。如何才能更凸显师生关系和谐统一的一面呢?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去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去表达……"我说更要让学生相互倾听,还要解放老师的耳朵去倾听。  相似文献   

4.
我想当语文老师,这样我就可以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了,但我要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我要让学生们不懂就问,互相学习;我要让每个学生跨上理想的骏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让他们带着问号去读书、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用心去经营班集体,用爱去感化学生,通过创建积极的班集体,协调、沟通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科学管理班级:一、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二、努力营造生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班风;三、努力营造科任老师和学生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艳军 《新疆教育》2013,(14):90-91
以前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思考。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7.
沃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讽”  相似文献   

8.
怪味写手     
《小学生时空》2010,(10):50-54,45
大千世界,什么性格的人都有,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学生组成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风景。没有学生,老师就不可能存在;没有老师,学生就只能回家打酱油去了。老师织学生是共生共存的奇妙组合,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无数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10.
许冬梅 《成才之路》2013,(34):48-48
培养职高文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张齐华老师,是在2016年牟平举行的"中华名师大讲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魅力课堂与教学风格展示活动"中。当时张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令全场听课老师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陷入沉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把这节课的数学思维推向纵深,课堂上特别注重让学生去思考、去讲为什么?真正体现了一名数学教师深厚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讲到半径有多少条?让学生去探索寻找理由;每条都相等吗?让学生去讲为什么;直径有多少  相似文献   

12.
听过许多老师上的看图说话课、看图作文课、看图学文课,无不提及观察顺序问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先人物后景物”的顺序观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于是乎,学生就:老老实实地按老师规定的顺序去观察。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13.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拿钢笔。”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回答我的话。说这话时,他的真诚眼光中透出了无奈,而那时的我,却未能去体会,去了解他极其无奈甚至是对我彻底失望的内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生 A :老师我的新钢笔不见了!老师:什么时候不见的?学生 A :刚刚一会儿,我去交作业前还在,可交完作业后就不见了。老师:怎么几分种之内会不见东西呢,你有没有再找找看。学生 A :找过了,没有啊!老师:这节课你怎么没去上?学生 A :我有点作业需要补完。老师:那教室里还有谁在?学生 A: ×××同学,他身体不好,请假在教室里休息。老师:去叫他…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背景 在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员期间,笔者经常发现学生有逆反心理:个别学生在行动上执拗、固执,在言语上顶撞老师,在平时表现出很自我,爱钻牛角尖;个别学生和老师产生误解,学生不去分析,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个别学生故意触犯校纪校规;个别学生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个别学生去做已作出禁令的事情。以下案例中的卓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崔恩强 《中国教师》2008,(15):60-60
<正>何谓师者?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说,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应该是老师的天职,可为什么有些学生有问题而不去求教于老师呢?为此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里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饿了,学生跑去买早餐;老师渴了,学生忙着去打水;有的老师大事小事都让学生干。有人说,学生要尊敬老师嘛,这点小事算什么。可是,很多时候,老师让学生干活,就像指使自己的私人“丫环”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期望老师是老师;我们更期望老师是朋友。我们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因为喜欢她的课,所以我们用心去学;因为我们用心去学,所以我们学到很多。人生的道路上因为有老师,少了一些曲折,多了一份自信、勇气和成功。”——摘自一高三学生写给老师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老师有创造性思维,更需要老师用心去教,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思考。还需要老师能把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实现课堂所应承载的使命。弄清楚学生所需,老师所给,学生所获,真正实现语文课堂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庞玲 《辅导员》2009,(13):90-90
记得一次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作文批改后,笔者归纳了一下,学生在作文中除了用大量的篇幅写老师外貌以外,写的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某某学生病了,老师带他去医院看病;某某学生成绩不好,老师经常留他下来补课;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大雨,某某学生走不了,老师亲自打着雨伞,送他回家……  相似文献   

20.
沃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