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篇成功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是充分利用修辞策略隐藏修辞动机并最大化修辞效果的过程。奥巴马连任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因势利导地投射了修辞情境下最完美的修辞人格,很好地取得了动机与力量的平衡,并因此寻求到修辞受众的"认同"。文章比对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修辞思想与肯尼思伯克新修辞思想中的话语"同一"修辞观,分析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胜选演讲文本的修辞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卡梅伦挽留苏格兰演讲作为研究对象,并借鉴伯克的新修辞理论,从伯克话语"同一"修辞观来分析演讲者卡梅伦如何劝说苏格兰选民合作,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3.
饶冰玉 《海外英语》2011,(1):262-263
美国总统是一个通过修辞策略的运用而构筑起来的符号,其演讲影响着受众的认同,总统施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辞能力和技巧。该文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获胜演讲为语料,以当代修辞理论家伯克的"认同说"为依据,从奥巴马的修辞人格(ethos)和目标受众的情感(pathos)入手,深入分析奥巴马在公众演讲中如何投射出最佳的人格以促进话语效果:他从容自信的气魄,稳重大度的风采,唤起了听众的心理认同。这一分析将使我们有所借鉴,更好的推动演讲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肯尼斯.博克(Kenneth Burke)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模式,从目的—手段关系比与场景—手段关系比的角度解析温家宝总理外交演讲的修辞动机,并运用修辞实例着重探讨相应的优选翻译策略。在正确解读修辞动机的前提下,译者综合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特定的修辞情景等要素,以达到预期功效为原则,以优选翻译策略为导向,以动态调整顺应为手段,如实传达并再现温家宝总理的修辞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5.
以詹姆斯·赫里克为代表的当代修辞学者认为修辞性话语具有预先策划、调适受众、蕴含动机、回应形势和寻求劝说等显著特征。如果采用修辞学的理论视角,话语研究者可以发现,在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中,斯诺登的相关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些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冠军的五篇演讲,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民众如何使用演讲策略以实现话语意图。研究发现,演讲者可采用主题建构策略、受众体验策略和叙事修辞策略来增强演讲效果。主题建构策略包括:主线明晰,旗帜鲜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热点元素,社会关注。受众体验策略包括:主动引导,润物无声;顺应受众,投其所好。叙事修辞策略主要有:正话反说,以迂为直;巧用互文,应情应景;借用排比,由情入境;巧妙设问,借问引思;类比联想,化虚为实。这些演讲策略的成功运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一场修辞运动包括话语所蕴含的幻象主题,社会群体的幻象链联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修辞幻象。修辞幻象一旦形成,就会改变某一社会群体中人们的情感和态度,驱使他们采取某种行动。泛北部湾旅游形象塑造也是一场修辞运动,需要把旅游幻象主题寓于一定的话语材料之中,通过多种链联渠道,形成旅游修辞幻象,使受众群体产生旅游动机和旅游欲望。  相似文献   

8.
袁微 《外国语文》2023,(1):112-122
中国减贫话语的英译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智慧全球共享的前提。象似修辞翻译是运用语言象似性作为象征资源增进国际受众理解、互动与认同的交际行为,翻译时对象征资源进行有效保留和创造性重塑才能再现原文蕴含的劝导、理解、合作的修辞动机。通过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于顺序象似修辞的英译,要确保逻辑顺序与原文的逻辑顺序象似一致,必要时进行语法和结构调整;对于数量象似修辞的英译,在确保原文语符数量再现的同时,进行同义词替换或句型转换以避免僵硬的重复;对于距离象似修辞的英译,首先尝试直接再现原文语符的距离象似性,再根据修辞动机和受众心理对原文的距离象似修辞进行创造性再现与重构。中国减贫话语句法象似修辞的翻译强调译文对原文语符象似的灵活再现,注重对原文修辞力和感染力的重构,重视对翻译受众的关照与考量,引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达到理解、认同、合作的翻译目标。句法象似修辞视角下的中国减贫话语英译研究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彰显国家话语自信和构建国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可避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害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交流者可能会通过修辞策略,有意影响受众对某一事件的解读,实现其预期的修辞效果。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元理论致力于话语与动机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源自该理论的修辞批评方法,结合话语案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对跨文化交流中交流者话语进行分析,从而看清其所要推进的利益、到达的目的,以提高中国受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批判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政治演讲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讲中。演讲者创造性地重组旧的话语类型,解决话语生产者与社会现实、公众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演讲确立了新的话语秩序和类型,进而建构了新的社会和权力关系。文章应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进医疗改革在科罗拉多州大章克中市中央中学发表的演讲。奥巴马通过列举数字、代词选择和排比修辞力图达到树立政府形象,批驳反对力量,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改善政府和受众关系及改变受众意识形态的目的,这些目的的实现,是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公共话题转换为话语,有两种方向性选择:公共话语或个人话语。排除公共话语出场的刚性条件,本文倾向于在表意明确的语用环境下选择个人话语,这是基于目标受众、时空限制、话语模式可复制性、关键词新颖度、未知信息/已知信息含量、语用成本、受众能量消耗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选择修辞化的个人话语,有利于重建"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的共同点,激发"人是修辞的动物"的潜能。个人话语是思想空间和认知向度的修辞化突围,但不是"去公共化",相反,前者并不拒绝非个人话语资源。非个人话语资源如何组织进个人话语的修辞结构,而又能摆脱公共话语压力,是表达者的个人智慧,也是心灵自由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12.
政治演讲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讲中。演讲者创造性地重组旧的话语类型,解决话语生产者与社会现实、公众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演讲确立了新的话语秩序和类型,进而建构了新的社会和权力关系。文章应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进医疗改革在科罗拉多州大章克中市中央中学发表的演讲。奥巴马通过列举数字、代词选择和排比修辞力图达到树立政府形象,批驳反对力量,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改善政府和受众关系及改变受众意识形态的目的,这些目的的实现,是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用软件Antconc3.2.1,将美国经济史与历届总统就职演说辞相结合,分析其经济政策修辞的同一策略,认为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西方修辞术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修辞术维护自身权利的指向。为了达到良好的劝说效果,演讲者需要与受众实现同一,并以此为契机增强演讲的诉诸力,进而为经济政策的变革性演进提供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通过语言的修辞化改装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产生积极的受众反应。本文以修辞幻象为理论基础,以I Have a Dream为文本分析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及对演讲效果的强化作用,为演讲学习者掌握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加强演讲的诉诸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小库尔特·冯尼格在其作品《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隐藏着政治话语动机,代表着后现代主义话语的一种修辞风格。建立"元叙事"的象征系统的对立象征和经典范畴都在《猫的摇篮》中被一一消解。人类于象征系统之上对真理/美的完美主义追求,在冯尼格的文本世界中遭到彻底的嘲弄,这体现了"黑色幽默"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话语的修辞特征,也映射出冯尼格的文学话语行为和动机。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3,(6):73-75
结合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中"缺失"这一概念,从外宣翻译"清楚传递事实"的本质出发,通过实例分析,阐明在外宣翻译这种特殊修辞话语中也要紧记"缺失"、恰当填补"缺失",从而充分发挥译文的修辞力量,在西方受众中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来分析英语旅游广告文本,揭示广告背后的修辞动机,以及它如何与作为受众的潜在旅游者达成同一,促使潜在旅游者改变态度,采取行动。希望给国内的旅游广告文本创作提供借鉴,促进国内旅游业走向海外。  相似文献   

18.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运用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对米歇尔的助夫演讲进行分析,借此探讨米歇尔独特的演讲风格和修辞构思以及该演讲背后隐藏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彭丽媛在联合国教育演讲为语料,从提供事实论据功能、表达情感功能以及主题升华功能,探讨演讲话语中叙事的劝说修辞功能,且得出修辞学的劝说策略对研究演讲话语中的叙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演说辞是用来作为口头表述的语言,但它往往带有很浓厚的书面语特点。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演说辞的语言特征,运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奥巴马上海演讲》开篇辞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从而领会演说者的话语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