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公民人权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人权就是尊重法律,保护人权就是在捍卫法律。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法",已成为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赵作海案"所反映的我国部分司法机关刑讯逼供、程序违法、疑罪不从无等司法行为,侵犯了无辜公民的合法权益,给司法机关敲响了警钟。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已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刻不容缓之事。  相似文献   

2.
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了我国宪法的人权原则。贯彻和实施宪法的人权原则,还需要在全社会加强人权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全民的人权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扩大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制度。国家机关的活动,应当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正确认识和处理保障人权与实现法律正义、维护法律秩序的关系,既要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又必须严格执法和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的对立面是有罪推定,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价值,突出表现在对人权保护上。产生是以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的发展为契机,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法律制度的落后、野蛮、残酷,在"天赋人权"的思想下提出的,无罪推定构建了国家与涉嫌犯罪的人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和空间,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诉讼民主、保障人权的基本特征。因而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相关法律文件中称为"人权保障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的规定存在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公民的"人权"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并实行侦查机关立案报备制度。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随着新刑诉法的颁布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引起激烈的讨论.此次大修涉及了多个方面,这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修改中的人权问题的体现.一直以来,西方许多国家都借人权问题大做文章,我们在指责西方国家的不礼貌行为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近几年如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案等案件的屡屡发生,暴露出我国法律制度上的种种缺陷.此次大修被寄予厚望,各界希望此次修改给我国的人权问题以法律的保障.在本文中作者仅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表达笔者的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的规定存在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公民的"人权"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并实行侦查机关立案报备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判决不公、报道不当等原因,出现了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判决的现象,甚至"媒体审判",具体案例有云南李昌奎案及赛锐27刀捅死女孩案、药家鑫案及药父诉张显侵犯名誉权案、彭宇案翻案及小悦悦案等。这对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是很不利的,会产生超越监督界限、增大法官压力,引起舆论争议、浪费优质资源,损害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等危害。网络干预的始作俑者是司法不够公正,并且网络的力量确实帮助部分受害者获得了公平,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干预就是完全正义的。司法判决的唯一依据是且只能是法律和事实,要减少网络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干预必须从源头做起,需要每个司法工作者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在万不得已的极端特殊的情况下杀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行为,是不是应当赋予其正当性呢?本文从法的价值角度——法的正义价值、秩序价值、人权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能成为他人幸福或者生存下去的手段,体现了人权乃是法律的终极价值。同时,通过研究法律的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法律、应用法律和完善法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法律孤儿"的人权保障现状形势严峻,"法律孤儿"的生存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权保障形势不容乐观、公正权没有受到全面的保障、获助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为了保障"法律孤儿"的合法权益,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法律孤儿"人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又要增强"法律孤儿"及其相关主体的人权意识,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法律孤儿"人权保障机制,形成合力保障"法律孤儿"的人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93条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有着自身的立法目的.但存在以下缺陷:不符合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难以发挥法律规则的规范作用,不利于打击犯罪,易助长侦查人员违法讯问心理.建议在立法上对此予以完善,赋予犯罪嫌疑人有限沉默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断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人权应得到保障这一理念已经成共识。刑事诉讼法作为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侦查阶段是侵害人权现象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最为薄弱。例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这些案件都反映出在刑侦阶段,刑讯逼供、违法侦查行为频频出现。这些问题的凸显,引起我们关注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同时也认识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商鞅关于法、法的制定与公布、法律的执行等思想,表面上和现代"法治"观念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其中所包含的专制色彩、重刑主义、对自由的禁锢和对人权的蔑视,凸显出其与现代"法治"在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为此,在法学领域中应当摒弃用"法治"一词来表述商鞅和法家的思想,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指每个人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国权是通过宪法确立的国家权力。两者在政治、法律和价值层面存在着种种的冲突。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冲突侧重于权利本源性问题,价值层面的冲突涉及本体性问题。关于冲突的协调,笔者提出促成人权与国权的和谐,具体分成三个步骤。人权与国权也应当是和谐的,这是政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是为贫弱者提供的一种无偿法律服务制度。农民工由于经济、政治等地位的劣势,已被普遍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援助是其应当具备的一种应有权利,而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则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社会契约理论、人权保障原则、实质平等理论、程序正义理论、效率价值理论是政府承担农民工法律援助责任的法理基础,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农民工自身的特性又为政府承担责任提供了法律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法治国家在面临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状态下,遮蔽民生,限制和克减基本人权应当遵从一定的法律和准则。从紧急状态下的宪法视角来看,国民基本人权保障与受限,限制国民基本权利和相关人权保护的理据,应遵循紧急状态下公益性条款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原则、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受限的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剖析了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并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人权与我们的人权的不同;邓小平的人权是国权高于人权;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前提;是加强民主和法律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人权具有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多重属性。全球气候变化侵害了人权,引起了国际人权诉讼。我们应当从权利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视角考察气候变化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之间的关联性。人权的核心功能是要矫正资源分配权的失衡现象,从而维持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的大致平衡。以人权保护的需求为原动力,以人权的矫正功能为手段将有助于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以来.中国人权教育取得重大成果,人权理论获得极大进步,为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权教育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明显实效性,中国人权教育的核心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和人权的基本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曾被批为是“资产阶级的口号”,是语言的禁区。如今“尊重和保障人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但是,人权应当包括哪些具体权利并不清晰。本文正是借此时机,对人权的外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思考,并创造性的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作为分析该问题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20.
法律谈判的性质是"用证据来谈,用法律来判",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诊所式法律教育来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谈判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学内容可分为五个模块:法律应用基本技能培训、法律谈判理论研习、法律谈判成案教学、模拟法律谈判及法律谈判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在各校都处于探索阶段,应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质量提高等问题予以重视和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