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Q235钢在H2S介质中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H2S饱和的3%NaCl溶液中,Q235钢腐蚀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而后趋向平稳,随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大较快而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含3%NaCl的H2S溶液中,随着H2S浓度的增大,Q235钢的腐蚀速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持续荷载下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2.5%,5.0%和10%Na2SO4溶液(质量分数),以及承受不同应力比(0.25%和50%)弯曲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规律、特点.结果表明: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腐蚀,其损伤劣化包括初始劣化段、性能改善段和性能劣化段.腐蚀溶液中Na2SO4浓度从2.5%增加到5.0%,混凝土失效时间缩短了25%左右;Na2SO4浓度增加到10%,失效时间缩短了40%.弯曲荷载在腐蚀后期加速混凝土的损伤劣化速度,应力比由0增加到25%,混凝土破坏时间降低15%;应力比增加到50%,其破坏时间降低25%~35%.此外,用SEM、能谱和XRD分析了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作用下的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5,(5):54-59
以工业级多晶硅粉为原料,采用金属银诱导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出三维多孔硅纳米线结构。系统分析了化学腐蚀硅粉的机理,特别是金属银催化剂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实验对比了不同腐蚀条件(腐蚀液温度、沉积银溶液浓度、光照条件等)对样品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蚀液温度升高有利于腐蚀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进行;而沉积银溶液中的Ag NO3浓度适中,有利于样品表面形成分布均匀的孔洞;外部光照可增加光生载流子,促进反应进行,加快腐蚀速率,从而提高样品比表面积。通过优化腐蚀条件,得到形貌较优、比表面积较大(530cm2·g-1)的三维多孔硅纳米线结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NaCl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等环境因素对WDH36NF油船货油舱内底板用钢腐蚀速率、腐蚀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船货油舱内底板用钢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浓度由5%增大到10%,内底板用钢的腐蚀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加,NaCl浓度由10%增大到15%,内底板用钢的腐蚀速率减小。pH值由0.5增大到0.85,内底板用钢的腐蚀速率随pH值增大而增加,pH值由0.85增大到1.2,内底板用钢的腐蚀速率减小,并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5.
根据超声光栅测量声速的原理,使用超声光栅声速仪测量并计算出超声波在不同浓度和温度条件下该溶液中的传播速度.通过对比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NaC1溶液中的声速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得出声速与溶液浓度、声速与溶液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浓度3% ~15%,声速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显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温度递增研究了3% NaCl溶液和清水中超声传播的速度,声速与温度显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声速随液体温度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6.
<正>在物理化学中讲到稀溶液依数性时指出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但没有解释为什么下降.而在无机化学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在溶剂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溶液表面或多或少地被溶质分子占据着.减少了单位面积上溶剂的分子数,因此在同一温度下,溶液表面上单位时间里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地比纯溶剂减少,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把蒸气压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由于溶液表面被一部分溶质分子占据着使液相分子从液体表面进入气相的有效面积(气化面积)减小了,因而单位时间里逸出的溶剂分子数即气化速度减小.也有人这样解释:“当溶剂中溶入难挥发溶质后.溶剂分子要逸出液面,除了受同种分子的吸引外,还要受到作用力更大的溶质分子的吸引,致使其逸出液面的阻力增大,因而蒸气压下降.”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首先,对于上面最后一种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知道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央空调管道系统中金属铜的腐蚀问题,利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仪,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缩倍率模拟水样对金属铜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铜的腐蚀速率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说明电极反应的阻力减小,金属铜的腐蚀速率加快,与失重法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壳聚糖配制不同酸度、浓度的乙酸溶液及壳聚糖乙酸溶液添加抗坏血酸和双乙钠,测定了溶液粘度随浓度、酸度、添加剂和存放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酸度增大而减小、随存放时间增加而减小;添加剂抗坏血酸和双乙酸钠均使壳聚糖乙酸溶液粘度迅速降低,但随存放时间变化的不大.  相似文献   

10.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