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彩娟 《教学考试》2024,(19):70-73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2023年新课标Ⅰ卷在第17(3)题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名句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虽然2020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人们对于高考语文试题的讨论热度渐退,但在新一轮的复习备考过程中,高考试卷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精研覃思。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古诗鉴赏题的古诗释义即是问题之一。读完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古诗鉴赏题及诗歌注释,笔者就感觉诗歌迷雾重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第一,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分析作品的语言是进行诗歌鉴赏的首要环节,正由于如此,在江苏13个大市乃至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针对诗歌鉴赏题语言特点的考查试题就相对多了一些。比如2005年无锡市中考题第4题的A和B两个选项就是考查诗歌语言方面的特色,再如2005年苏州市第12题同样是考查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另外像 2005年沈阳市的第8题,2005年哈尔滨  相似文献   

4.
一、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五大特点 2007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细细研究,凸显了五大特点: 1.常规题型又唱主角 试卷中有3套考到了扩展题,4套考到了仿句题,5套考到了排序题,6套考到了概括题,5套考到了图文转换题,9套考到了语言得体题。常规题型频频在试卷中出现,这既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延续性,也说明常规题型重新被看好。  相似文献   

5.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题,在历年高考题型中都是变化最大,创新力最强的。2008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将依然是高考命题人求新、求活、求亮的密集区,新举措也将会在此推出。预计2008年高考语言表达题将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言运用题历来是高考中的重头戏,是高考命题创新的“试验田”,永远是命题者出新出彩的最爱。最近几年,特别是分省市命题以来,在此板块中大量推出新题型,展示新亮点,成为现今命题模式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在这部分试题中发现一些新题型。在2006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运用题目共46题,分别是:句式变换2题;压缩概括7题;语言连贯6题;语言得体4题;语言表述11题;看图画说话5题;广告词1题;仿写7题;改错3题。纵观这46个题目,既有老题目,也有新题目,在老题目中,也有一些新变化。笔者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题,略作分…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作品阅读的语言类赏析题越来越受重视,这类题不仅着眼于语言的赏析,更重要的是直接检验考生的语文素养。就湖北卷而言,从2007到2010年四年之间,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就有3道题是语言类赏析题而且赋分都是6分。2007年湖北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是杨闻宇的《日月行色》,其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不少省市迎来了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他们在试卷形式、结构上都有自己的尝试和创新。其中江西省对"语言运用"这一传统考查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观题部分只设一道题来考测语言表达称之为"语言综合表达题"。该题和之前的语言运用题主要区别在  相似文献   

9.
一、近四年来语言运用题的命题状况 近四年来(2007-2010年)语言运用题的命题情况如下: 2007年试题第22题是奥运图标语段写作题。第23题是对介绍粤剧的语段分四个方面进行语段语义概括。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国家级语言测试,目前此项工作已大部分由计算机完成,只一名测试员参与第四大题的评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正在逐渐变成测试员“辅助”测试。现以2018、2019、2020年泸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站的测试数据为依据,筛选出偏差复审的成绩,提取第四题“命题说话”的评分细节进行分析。分别进行了三年复审率比对,2019、2020年复审数据计算机与测试员评分差、计算机与复审员评分差、复审成绩等级变化比对,异常偏差复审语料50例语音面貌描述和第三次测评比对、讨论,并辅以测试员评分问卷调查表,多维度地对“人机”模式测试第四题的信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一测试模式测试成绩基本可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今年夏季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沿着1998年高考改革的路子,在考试内容方面继续强化能力性和应用性,在题目的编制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最明显的是第五大题。这道题不但检测考生的语言素质,同时也从考生驾驭语言应用语言的优劣中反映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为了说明稳中有变,我们不妨将2000年夏季高考语文试题与1999年夏季高考语文试题里的第五大题——语言应用题作一个比较。两份试卷相同的是:都以这个大题12分的分值,集中设置能力性、应用性的试题检测考生语言应用的实际能力。不同的是:具体每个小题测试的点有很大的变化。具体看一看1999年高考语文第五大题三个小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SOLO分类理论,从领域主题和SOLO层次的视角对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连云港市数学中考试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年试卷的整体难度几乎保持一致,略显逐年下降的趋势. 2022年试卷中的单点结构(U)试题简单题(即简单题)与多点结构(M)试题较简单题(即较简单题)所占比重都大于2020年试卷、2021年试卷,说明2022年的试卷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其提出了多角度、综合性、情境化地考查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考点。2020年全国10套高考试卷有5套考查了病句题,只有江苏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试卷没有涉及该题型。从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卷和海南卷)将语段阅读与病句修改结合起来,需要结合语境进行综合辨析,更加贴合“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其他套别的高考语病辨析题则均以客观题形式呈现,重在语病的识别判断。  相似文献   

14.
高考命题的一个现实要求就是引领中学教学。2020年全国卷Ⅰ第42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导向作用。关于时代特征(也常称阶段特征),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综观高考全国卷和北京卷,与时代特征相关的试题比比皆是,除了一部分选择题与专门的历史背景分析题外,其他综合性主观题如解读题、解说题、论证题、评析题、分阶段题、现象分析题等的解题无不与历史时代特征密切相关。而2020年全国卷Ⅰ第42题(原题见下文)的设问中更是明确地提到了"时代特征",从而将人们对时代特征的关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的中考题在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中突出了语言交际功能,同时又有设置情景对话一题,大量由对话或语境化题干以及由并列句、复合句或其他形式组成的语言环境题,题干长,信息量大,突出了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性。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要注重分析题干,了解语言环境,考虑语言文化因素,结合所学语言基础知识,确定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黄琼 《初中生》2002,(30):18-19
翻阅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笔者发现在一些图表和语言的信息转换考查题中,湖北省黄冈市出了这样一道很有意思的图表解读题: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山东高考自主命制生物试题以来,对外源基因参与的遗传规律的考查备受宠爱.2020年山东卷题23只有一个外源基因的插入,利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插入基因的位置,2021年山东卷题22则导入了n个基因,综合考查了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题目都完美体现了高中生物学科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考查了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关键能力.无论是一个还是n个基因,两年考题难倒了无数考生.笔者发现早在2013年的北京卷题30就把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看准题目要求,切合命题意图语言表述题是要求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词语、句式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组合的一种常见题型。正是因为语言运用目的变化无穷,才使有限的语言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所以语言表述题注重对语言运用的目的性的考查,而考生在审题与答题时就要特别注意题目所规定的目的或主旨。如2005年全国卷Ⅰ第19题。该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按一定要求运用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写的两句话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也就是以“远离毒品”为内容写一副对联。既然有此要求,对题干中的“写两句话”,就不能理解为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  相似文献   

19.
语言衔接题(或称"语言连贯题"),其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自写填空等.由于这类题较"活",故考生出错率较高.现结合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简述这类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在语言综合运用这个板块命了两道题:22、23题,下面分别对两道题进行解读,并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