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改写自明代抱瓮老人《今古奇观》,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域外汉语教科书。本文以说书人的隐现为线索,从历史性的继承和共时性的改写两方面,探究《北京官话〈今古奇观〉》在改写过程中体现一系列叙事语言的变化。其中说书人的现身体现在金国璞对说书叙事传统的继承上,说书人的隐身体现在金国璞在改写时去说书化的表现。研究发现,两个文本在叙事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显现出金国璞对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是继承与去说书化并存的改写态度,突显了旗人汉语的特点,印证了旗人汉语在白话小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7):F0003-F0003
《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研究》一书,作者魏薇博士,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全书共计26万字。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官话指南》、《实用日清会话》和《清语正规》的编纂体例和内容特点”;第三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词汇选择特点”;第四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中基本词选择的变化”;第五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选择意识的变化”;第六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与清末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3.
《北京官话全编》是一部新发现的域外汉语教科书,大约成书于清末民初。它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口语的语言面貌。《全编》的时间副词十分丰富,共计155个,其中,复音节词语占绝对优势。部分时间副词正处于语法化的中间阶段,尚未完全虚化,仍保留一些实义特征,兼具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有些时间副词具有鲜明的北京方言特征,有不少副词带有儿化韵。  相似文献   

4.
关于副词"满"的语义,一直众说纷纭。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着眼,利用新发掘的语料,尤其是域外汉语教科书、旗人作品,考察副词"满"的官话性质,结合"满"的义项分析其在北京官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差异,发现副词"满"可以看作北京官话的一个特征词。  相似文献   

5.
考察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咧",将其置于清末民初北京话语气词读音弱化的大背景之下,与同时期的旗人小说、西人和日本汉语教科书对比,可以发现:朝鲜汉语教科书中的"咧"记录了"了"弱化为[li?]的语音形式,同时,"呢"和"哩"弱化为[ni?/li?],因此,"咧"的语义和"了""呢"相混。  相似文献   

6.
汉语官话发展研究一直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醒世姻缘传〉方言词历史演变研究》以《醒世姻缘传》908个方言词为蓝本,佐证以同时期的近代汉语语言资料,全面考察了相关方言词的历史来源与发展,得出了诸多重要论断: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影响甚微、南京话对汉语通语发展贡献卓著、南系官话促使明代汉语迅速回归、明末清初南北官话接触合流。因此,该书无论是在近代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还是汉语官话发展史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时期日本的汉语教学已经转为北京官话口语的新阶段,并产生了系列新教材,这些教材揭示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面貌,是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的重要资料。教材文献中的口语词表现灵活:同音异写,多音变,多衬字,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可以看作是北京话的特征词。它们为系统研究北京口语词提供了早期的书面例证,对编撰北京口语(北京方言)类词典极具价值。这些口语词产生时代不一,大多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并在今天的北京话中留存.部分已经进入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8.
《汉英韵府》(1874)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编纂的重要字典。以《汉英韵府》所记录的北京话为研究对象,使用归纳法、拟测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对字典所记录的南官话语音进行归纳,拟测出当时南官话的声母、韵母系统以及声调。并总结其北京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歧路灯》中“的”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完成、实现或持续、进行,动态助词“的”出现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元明以后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中已经萎缩,但在中原官话和汉语其他方言中还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 ,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 ,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本文通过对三部书中的予词也就是表示授与的“给”和“与”之前分布的动词的比较 ,揭示出该格式中的通语和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 ,并提出一种汉语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汉语反复问句的发展历史,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清末北京话已然体和未然体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分别是"VP没有"和"V-不-V",前者多带时体标记,后者则多为附加问形式。存现式反复问句多用"VO-没-V",而很少使用"V-没-V"。在《四声联珠》中,"VP-Neg-VP"的使用次数要远远超过"VP-Neg";在"VP-Neg"中的否定词,"没有"的用例要多于"不"和"否"。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2.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一部分。东北的东北方言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京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东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简洁、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A八杆子打/拨拉(bo.la)不着比喻亲属关系极远。听说他沈阳有个~的舅,叫他去帮着开饭店。把话说开喽开诚布公地说。咱~,挣着钱咱们对半儿分。板上钉钉…  相似文献   

13.
方言问题,是造成对《红楼梦》与清代官话关系不同理解的根源。本文在全面研究《红楼梦》中所见现代汉语方言的基础上,参照《燕京妇语》和《广应官话》,探讨北京话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红楼梦》的语言体式,认为它代表了清代官话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官话类编》《语言自迩集》等六部清代汉语教材中的"并+否定词"形式进行考察,"并+否定词"形式在南京官话中大量存在,使用频次较高,在北京话中却不常用。同时,从1702年至1892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北京话中的"并+否定词"形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语用上来看,作为预设触发语,"并"在使用时对语境预设具有提示作用,"并+否定词"结构中的"并"进一步强化了对预设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3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3部书中“租、赁、雇、觅”4 个词的意义和分布的描写和比较,揭示出“租”这一语义场中各成员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并提出一种汉语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旗人语言才能探因赵杰中国的北京官话和白话文学到了清末民初双双迅速发展到高峰,明显有别于两千年来的文言文的这种官话从此逐渐渗入各个方言领域,语言水平明显技高一筹的白话文学作品也在全国各地家喻户晓。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固然离不开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和民众...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一些为朝鲜人学习汉语而编撰的教科书———《老乞大》、《朴通事》、《华音启蒙》、《你呢贵姓》等用地道的汉语口语编写而成,而且是用当时通行的、而不是已经过时的口语写成,这些教科书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语料价值。成书于19世纪初的朝鲜汉语教材《骑着一匹》上承《华音启蒙》、下接《你呢贵姓》,具有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口语状况,这对东北和胶辽官话等方言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历史悠久,朝鲜朝(1392-1910年)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宣祖朝时期(1567-1608年),与明王朝的关系由于宗室辩诬及"壬辰倭乱""丁酉再乱"而进入蜜月期。然而,在此急需汉语人才之际,宣祖朝却打破了定期派遣汉语官话"质正官"入朝"质正"的惯例。我们通过《宣祖实录》等史料,考证了这一时期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设的特征及其缘由,以期为朝鲜朝时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及工具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活,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的一部分.东北方言作为北克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克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了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门法、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音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斜线/后为可替用词语;括号()内的词为可用词语.L拉/扶(ha)不下脸儿来不好意思.他上次管我借了一百块钱,都俩月了,我一直也~管他要.拉(完)展往回坐…  相似文献   

20.
1888年伦敦大英国圣书会印的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分析清代后期官话音系的资料。在建立该书声韵调音节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其声母进行分类归纳,考查描写其声母系统的基本状况;并将该书所记录的声母系统与《语言自迩集》所记录的清末北京音作了细致比较,揭示了官话音与北京音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