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V+向/往+NP”是由“向/往+NP+VP”中的动词“V”经过介词引发的核心动词移位而构成的;论证了该结构表达正式语体的原因在于:经过句法移位以后大大降低了介词结构所表达方向的具体性,造成了结构所表达内容的泛时空化;通过对该类结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的分析,印证了“语体不同则语法也因之而异”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讨论了"普通名词+们"结构的书面正式语体性质;然后讨论了该类结构表达正式的原因,以及其对应的由限定性成分与名词所构成的名词性短语表达非正式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该语法结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的研究对语体语法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荣泉 《时代教育》2014,(7):135+166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体,有其独特的语体风格。本文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借助与域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探讨商务英语语体的特征及体现形式,指出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名词化、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等的大量使用,正是这些造成商务英语"客观"的语体特征,而这些都是语法隐喻的具体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语法化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理论研究和语法现象的研究上,对语法化的概念、研究动向、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少有成就的学者在这个领域结合汉语的特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迅速且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之一,梳理与之名异而实同的中国本土研究有利于该理论方法的引进运用和中国化发展。在引进之前,中国本就有大量与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名异而实同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实践,公孙龙以"二无一"为分论点的"变非不变"思想所完整体现的就是构式语法理论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以及基于用法的研究模型等观点;"黎派"中也有"形义配对""词不标类,见例知类""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格式"等理论观点和研究实践。它们能从根源上说明构式理论与汉语研究的内在契合、殊途同归,以及采用构式主义研究方法进行汉语研究的可行性与适配性,更能看作是构式语法中国化的良好先天基础。  相似文献   

6.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认知方法的语法化、泛时研究的一个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沈家煊研究员于2005年11月22日到24日应邀到暨南大学文学院和华文学院进行系列学术演讲,题目分别是:“语用法的语法化”、“认知方法的语法化”以及“泛时研究的一个实例”。沈先生以汉语事实为根据,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背景和主要观念指导下,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从范畴化理论、相似性、理想认知模型(ICM)、概念的合并与组合、语法化的认知动因、认知语法的概括性等方面对汉语语言事实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释,同时也对汉语语法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语连词有语体之分,正式语体占比较多,口语体较少。口语连词和正式体连词在语义特征、句法位置和韵律特征方面均存在语法对立。口语连词保留词汇义,而正式体连词空泛、虚化。正式体连词多居于句首,口语连词则位于主语前后兼可。口语连词中含有单音节和轻声,正式体连词则多为双音节;口语连词后停顿很少,而正式体连词后大多可以停顿。正式体连词和口语体连词的这些对立均与其语体属性的对立息息相关,并遵循着一些语体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体语法思想重点考察"正式-非正式"语体特征对转述用法的制约和影响。就转述小句的数量而言,在[+正式]特征语体中多于[+非正式]特征语体:就转述动词来说,[+正式]特征语体倾向使用研究类动词,[+非正式]特征语体倾向使用言说类动词;从消息来源来看,多数语体中有确切消息来源的转述多于非明确信息来源的转述,只有文艺体相反;各种语体在引导语的位置分布方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朱敏霞博士2018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B:"现代汉语正式语体特征变迁的计量分析研究(1919-1949)"(项目批号:18CYY051)。本课题主要是对1919-1949年期间的汉语正式语体的材料进行计量分析,系统地勾勒出汉语正式语体特征变迁的面貌。本课题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借鉴风格统计学成功经验,使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将现代汉语正式语体特征变迁的整个过程以图表等方式清晰地展示出来,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正式语体特征每次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内部时间结构、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与构式语法三种认知视角,辨析汉语视觉感知构式"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时间结构与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的分析存在很多漏洞,本文结合语法化观点的构式语法理论,更能区别及解释"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这表明认知语言学内部各种理论之间的解释力有强弱之分。本文除了发现构式的象征性、图式性与组成成分的语法化程度是造成"看""看见""看到"与"看完"语义差异的关键因素外,还发现相对于"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只局限于视觉感知域,"看"的语义却可借由范畴化及概念转喻还同时涵盖视觉感知域与认知域。  相似文献   

11.
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著作书.否认、或未谈及汉语中“多个”的用法。本文通过实际用例证明“多个”这一说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存在,讨论其形成的句法语义基础以及可能受到的书面翻译的影响,并分析其使用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汉语介词研究成果丰硕,视角多样。国内汉语介词经历了训诂学、传统语法理论和现代语法理论三种视野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大量成果;国外汉语介词研究多为语法化的个案或类型学研究。目前,汉语介词研究的系统性成果不多,介词系统及其演变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Adj/Adv+(地)+来说"的结构在汉语会话和书面语写作中都广泛出现,充当衔接语篇、确定范围、提引观点的功能。"Adj/Adv+(地)+来说"的演化是经典的语法化过程,但是时至今日,"来说"还并没有完全的完成语法化过程,它也正处在语法化的阶段。本文即探讨"Adj/Adj+(地)+来说"这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情况,并就语体上的分布与语法话的关联作出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比比皆是,如"跑业务""飞北京""坐板凳"等。"跑""飞""坐"作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构成了"vi+NP"结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运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词库表征和语体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现象主要出现于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语体可分为口语题和书面语体,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很难提升,原因之一即语体意识淡薄。该研究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将DDL理论、过程写作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统一,通过自评、同伴互评等形式将语料库引入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自建语料库,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名词化和被动语态三个参数发现,英语书面语体意识培养过程中的语料库介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语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各个特征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冯瑞玲 《海外英语》2013,(16):279-281
语体可分为口语题和书面语体,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很难提升,原因之一即语体意识淡薄。该研究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将DDL理论、过程写作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统一,通过自评、同伴互评等形式将语料库引入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自建语料库,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名词化和被动语态三个参数发现,英语书面语体意识培养过程中的语料库介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语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各个特征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3个结构助词,日常书面用语中经常混淆使用,常会造成表情达意和理解的偏误。本文以晋城新闻媒体用语中"的""地""得"的错误用例为语料,通过分析其差错原因,探讨结构助词的具体语法功能及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讨论语体的语言属性,认为语体应从其语言的交际性上来定义,它是人们说话交际时标识说者与听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文章提出语体必两极对立而后成存的理论,并认为正式与非正式(书面体/口语体)、典雅与便俗(文雅体/白话体)是构成语体的两对基本范畴。相互对立的语体不仅各具自身的词汇与句法(语体语法),同时也是创造文体风格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梁燕 《现代语文》2013,(6):77-81
本文从共时、历时方面考察了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历程与动因。首先,通过对"乃"和"至"在现代汉语中的考察分析来比较"乃至"在语用、语体、语义、语法方面的特征;其次,简单描述"乃"和"至"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并合理推测其自身演变历程;然后,考察"乃至"在结合以前的形式及意义,以及结合成连词之后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特征,确定其正式凝结为连词的标志;最后,总结"乃至"的词汇化动因及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法研究借鉴了普遍语法的诸多成果,给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试从中国的普遍语法思想、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汉语普遍语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