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美国的年轻人,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要想成为一名牧师,首先就要参加一个牧师资格考试。为了准备考试中要现场演说的演讲稿,他几个月前就离家到考试地点附近的旅店住下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好后,他每天不停地朗诵,早也念、晚也念,最后整篇文稿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相似文献   

2.
诚实和狡诈     
一个叫约翰·史密斯的富翁在临终前将他的私人律师、医生和牧师叫到了自己的床前,交给他们每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有2.5万美元的现金。他要他们承诺,在他死后,他们要将这三个信封放进他的灵柩里。史密斯先生告诉他们,他希望自己在来世也有足够的钱享受荣华富贵。一个星期后,约翰·史密斯先生离开了人世。在为他守夜时,律师、医生和牧师三人各自将一个信封悄悄地塞进了他的棺材里。  相似文献   

3.
愤怒的葡萄     
人只要向前迈进一步,也许要跌回来,但也只能退回半步,决不能退回一步。故事约特出狱后,在回家的途中遇见凯西,凯西因为对宗教产生怀疑而不再当牧师,他们结伴一起回家。回到家乡,只见一片荒芜,邻居告诉他们,因为几年风灾和拖拉机的出现,使得佃农们不得不离乡背井,另寻出路。约特赶到家人身旁,一  相似文献   

4.
谁下地狱     
一位牧师在讲道时 ,有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 :“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之外 ,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接着 ,牧师又大声喊道 :“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 ,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 :“你既然站着 ,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了 !”信徒看了看讲坛上的牧师 ,答道 :“你不是也站着吗 ?”牧师无话可答。人们在教训别人时 ,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和这个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 ,还是哲人说得好 :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谁下地狱…  相似文献   

5.
姚春 《教育》2009,(14)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我们教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题目是『他把花都给了人』,写的是一位牧师为保住花园中的花不受上学途经花园的小学生的折损,就立在花园护花。结果有一个小男孩走向牧师,问道¨『我能折枝花吗』牧师就让他自己选。小男孩选了一枝郁金香。然后牧师说¨『这花归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儿,它还能开好几天。要是你现在折它,那就只能玩一会儿。你想怎么办呢』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就把它留在这儿,等我放学回来再看看它。』那天下午,有二十几个孩子等着牧师给他们选花,并且都同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直到它们枯萎。那年春天,牧师把整个花园的花…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灵光     
有一个美国的年轻人,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可是,要想成为一名牧师,还需要参加一个牧师资格考试。为了准备考试中现场演说的演讲稿,他半个月前就离开家到考试地点附近的  相似文献   

9.
魏强 《班主任》2011,(4):61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的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我们艺术工作者深深的启示,我们在艺术课堂实践中,要  相似文献   

13.
打电话     
《高中生》2007,(22)
每个星期天,牧师都把孩子们叫到教堂前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一次,为了更好地说明祈祷的意义,他拿来了一部电话。"你们在电话里与人交谈,但是看不到电话线另一端的人,时吗?"牧师开始讲道。孩子们点头称是。"那好,跟上帝交谈也就像在电话里跟人交谈一样,上帝在另一端,虽然他在听着,但是你们却看不到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地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的改革也和其它课程一样在有条不紊地实践着。当前新课改不仅对课程体系作了重大的调整,而且更注重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但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尤为不能忽视的是心理效应,这就是本文要涉及的要点———即“超限效应”。一、感应“超限效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他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  相似文献   

15.
诚实与狡诈     
一个叫约翰·史密斯的富翁在临终前将他的私人律师、医生和牧师叫到了自己的床前,交给他们每人一个信封,里面装有25000美元的现金。他要他们每个人承诺.他死后,在停灵期间,他们要将这三个信封放进他的灵柩里。史密斯先生告诉他们,他希望自己在来世也有足够的钱享受荣华富贵。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表扬为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不能以此而忽视批评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批评教育中适时而合理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 · 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了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募捐演讲。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烦躁或逆反拒斥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限就是极限,是事物的度,超过了度,事物就发生质的变化。水到零度成冰,百度成气;劳之过度损坏身体,逸…  相似文献   

18.
一对夫妇有两个儿子,生性顽劣,常常闯祸,连他们的父母都知道,只要小镇上出了什么祸事,准有他们两个参与。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得知小镇上有一位牧师在驯化孩子方面非常成功,就想请他跟儿子们谈一谈。牧师同意了,但要求和孩子们单独谈。于是母亲上午打发8岁的弟弟去,下午再让哥哥去。牧师长得人高马大,嗓音洪亮。他很严肃地问那个8岁的孩子“,上帝到哪儿?”男孩的嘴吃惊地张着,眼睛瞪得溜圆,却不知如何回答。牧师因此用更为严肃的声音再次问道:“上帝在哪儿?”这一次男孩又没吱声。于是牧师再次抬高了嗓门,而且用手指在孩子的脸前指指点点地咆哮…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时候,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终于,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