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可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需要的就是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学年的第一堂课是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心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学科内容“有意思”。便会激发起强烈求知欲。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06,(6S):40-40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横幅是教师做给成年人看的。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起作用。同样。作为教师还须明白:学生凭兴趣而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法宝,激趣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法宝。  相似文献   

3.
余军 《河南教育》2005,(12):27-27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觉得教师讲的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让学生能主动接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建兴趣,既给学生创建“写”的兴趣,又给教师自己创建“教”的兴趣,让兴趣激发教师去“教”,让兴趣引导学生去“写”呢?  相似文献   

6.
教趣     
说到“兴趣”问题,教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而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兴趣”。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唤发教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幽默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于幽默,重视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初中化学“绪言”,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化学,而且要让学生感觉到化学课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于是,我在讲课时,特别将化学与人、与生活联系起来,我告诉学生,现代人类…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一、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教师只有用感情去教,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知朋友,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进而迸发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教学“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内容时,课前我带领全班学生用胶泥或粘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法和技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1.优化导语...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初,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写给我的信使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该生在信中诉说了小学毕业生所经历的不幸的学校生活和“应试教育”带来的烦恼,真切希望“下次考中学,不要像这届学生了”。这封学生来信表面看是写给我一个人的,实际上是写给每位教师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案例来激发教师的思考。学校开展了“由一封学生来信想到的”讨论活动。广大教师从“习惯”、“兴趣”、“非智力因素培养”多方面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张建刚老师动情地说:“为师者,尽自己职责,倾自己人格,维护教育这片土地的圣洁吧!”最后,…  相似文献   

11.
封彦明 《学周刊C版》2011,(8):175-175
一、练习不拘一格。赏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加以一点儿限制,让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会乐于写。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现代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是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作为班主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从这个兴趣点出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发动机,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为此,教师要学会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充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师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但是“听”与“说”之间究竟保持怎样的比例为好呢?根据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我认为,还是让学生多听为好。教师应该看到,在学生从“听”到“说”之间还绵延着一个理解阶段和语言“酝酿”阶段,然后才能逐渐转化成自己的准确无误的语言。在学生对所听的内容尚未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甚至还未理解,就硬要他们模仿着说出来,势必造成他们紧张、焦躁的情绪,而且错误百出;而教师的每一次纠正,对学生的感情和情绪都是一种小小的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因此,英语课上…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就者,无不对其事业有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因而,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从事英语教学数年来,我们体会到兴趣对学生学好外语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而兴趣的培养得从学生学习英语开始,应该说学生在学英语前对学习怀有兴趣,那是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而显得“洋气”,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天生好奇的学生来说自己会产生想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慕名来拜”,没有实践基础;而学生真正的兴趣应该是产生于学习外语语言之中。学习语言是有困难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再提高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水平。所以我们认为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启始阶段。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袁伟民说:“追求需要入迷”。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使各种感觉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繁重而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勿须多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无疑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每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杨波 《山东教育》2007,(3):20-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经典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对此几乎都有高论。如我们的孔夫子两千多年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新课改倡导探究式教学,也立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主动要学习。因此,近年来,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但是不少教师反映,这些名言和方法每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总会令人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有的教师对学习兴趣这一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和理性思考。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找到自己的主体感觉,变“要我去激发”为“我要去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谓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一番自主式的探究,对其产生主体性认识之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即可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学科的求知欲与兴趣,与实施成功的数学教学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促使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在动因。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将多年来的探索进行总结,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