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天姐姐:你好!我以前是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人,但通过《课外语文》使我渐渐感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从中看到许多的同龄人向你诉说烦恼,都得到了细心的解答。读着你的信,让我感觉特别亲近,所以我想向姐姐诉说一下心声,希望姐姐能帮我从迷茫中找到希望的一盏灯。  相似文献   

2.
刘莉 《内蒙古教育》2006,(10):37-38
一、问题提出两年前,在我接五年级班时,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学生读书兴趣不浓,自主学习意识差,课外知识少,口语表达能力不尽人意,与“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相去甚远。怎么办?光靠课堂40分钟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显然太有限。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于是我尝试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更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激发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二、指导思想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如下特点:1、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比例合理。有些人认为,多考课外知识,才能选拔到合格的新生。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课外的知识比重太大,学生必然对课本不感兴趣,不再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导致学生猜题、钻牛角尖。今年的课内知识占基础知识部分的百分之四十四强。这个比例有利于检查中学教学的情况,对引导学生平时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有好处。又由于题型出得好,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检查。可见课内知  相似文献   

4.
唐生海 《学语文》2002,(2):25-25
语文教材的课文分为三类: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教学中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语文素质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把三类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些方法,自觉行之有效,不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要在生活中去感受、去品味,体验语文的无穷魅力.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早就是专家学者以及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初中语文是基础与兴趣培养并重.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接触新基础教育,我有幸成为新基础教育的语文骨干教师,开始了我们语文团队的新基础教育寻梦之旅。随着对新基础教育的深入了解,我渐渐发现新基础教育就是我久违的老朋友,似曾相识,或者它早就住在我的心里了。一、语文教学的知识定位"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语文素质不能光靠课堂教学,课外补充尤为重要。阅读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加强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么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也深有感触地说:"我曾试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相似文献   

9.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10.
陈乐秋 《成才之路》2011,(13):34-34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任何知识领域的阅读,都需要有文字和文学基础为底蕴。俗话说得好,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要想成为知识渊博者,好多知识都是在课外学到的,都是从课外阅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工作,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严肃对待,更好的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外素材,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素材选择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将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素材进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生课外知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的学习,说千道万,归根结蒂是两个字:积累。要想积累得丰富,单靠课内几篇范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广泛涉猎,而课外涉猎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怎样有效地制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强其知识积累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使课内课外沟通起来,最终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和立体化,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我的一个作法是,立足于课内知识,将其适当延伸或迁移。其根据是:作为教材的课文虽说都是单篇的,但它作为知识的载体却并不孤立,而与其它各种形式的知识载体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凭借这种亲缘关系即可将课内知识加以延伸或迁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有两块阵地———课内和课外 ,这两块阵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犹如鸟之双翼 ,车之两轮 ,不可或缺。重视课内这块主阵地 ,是非常重要的 ,但绝不可忽视课外这一阵地。课外阅读 ,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向课外迁移 ,使语文学习的触角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知识和生活的领域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牛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一、加强课外阅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言大师吕淑湘说过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 ,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学生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内 ,那是远远不…  相似文献   

14.
天天姐姐:你好!我是《课外语文》的忠实读者,我非常喜欢“天天谈心”这个栏目。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能和一个人说说心里话,可是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当我在《课外语文》中看到这个栏目,我知道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仍广为使用;课下不再扩展和积累知识,放学生以自流的现象更为普遍,以至学生常有这种反映:学语文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目前语文教学没有  相似文献   

16.
王旭 《华章》2012,(34)
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本体的特性,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横向迁移.  相似文献   

17.
书信,上个世纪的语文教材作为必学内容安排,而且书信考试题也频频出现。后来渐渐成了应用文课外资料,不作任何学习要求,现在干脆不提了。而我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因为,书信作为语文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魅力是所有的现代工具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地布置一点课外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翻开小学生的语文课外作业,我们不难发现,要么是机械的抄写充斥了作业本,要么是各种训练手册填满了书包。作业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过程,重份量而轻质量搞得学生苦不堪言,使学生觉得学语文难,学语文烦,从而渐渐失去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要想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就要摒弃目前课外作业中的种种弊端,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上着重强调以下的几点:一、讲究趣味性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首先考虑作业是否能激发…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作为低年级的学生,繁琐的抄写练习式的作业,不仅耗去他们许多宝贵的时光,而且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较严重的负效应。我摸索出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形式,它是以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为基础,在课外不断得到实践,在学和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语文教学引伸到课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量和阅读量,可以独立阅读一些相对有深度的课外书籍,因此加强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大量接触课外书籍是十分重要的。我在班级开展了"我阅读,我快乐"的读书活动,并注重在以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