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教材中对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位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些计算内容,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还是在算法的要求上,与老教材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动。本文简要叙述目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困惑,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一、新教材计算教学中的忧虑和困惑(一)内容编排上带来的困惑新课标教材与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课时节数减少了三分之一,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原来编排在第二册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到第一册中进行教学。以前的老教材,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小碎步”教学法,就是把“20以内…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以及二、三位数的珠算加、减法,口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谈谈备课的一些设想: 一、切实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1.继承现行教材优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新教材在编写时能注意继承现行教材中一些较好的做法,如万以内笔算加、减法分开编排,先出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后出现进位加(退位减),对后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校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数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直是按照教材中采用的加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减法。利用这种方法,应该说多数学生是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对少数后进生来说困难较大。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充分论证,我校决定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用“凑十法”教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拆十法”教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实验的方法步骤   对比班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参…  相似文献   

4.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是安排在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使退位减法的规律更突出,按照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教材中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如:11-9=2∵9加2得11,∴11减9得2。通过备课及教学,我体会到,要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能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落脚点应放在加、减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六年制第一册)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用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观察“十几减九”的特殊性,寻找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第一册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六年制教材只有求和与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新教材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内容的调拨。1.将原教材第二册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提前安排在本册,原教材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移至第二册。2.增加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编排上,教材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  相似文献   

7.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小学数学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编排不同: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是按“和是11、12、13、14、15、16、17、1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编排的;四省市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是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编排的。编排虽不同,但指导思想都是  相似文献   

8.
20以内加减法单元复习课(义教第一册)福建省闽侯教师进修学校叶树恩福建省闽侯白沙中心校曾秀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76、77页。指导思想: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是提高计算能力的第一道关口,必...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而100以内减法的基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此,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如何抓住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一年级儿童轻松愉快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方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九义”教材第四册把万以内的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编排。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编排了万以内一些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珠算加法、不退位的珠算减法,为教学比较复杂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了基础。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连续退位减》是第四册数学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第二节“笔算减法”中的教学内容 ,分3课时学完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新授课 ,教学P99的例5、例6 ,完成“做一做”的两道题和练习二十六的1-3题。此前 ,学生已学习了“不连续退位的减法”和“减法的验算” ,基本掌握了笔算减法的原则 ,知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在这节课中 ,正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连续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都不够减 ,需要从前一位退1 ,在本位上加10 ,再减 ,这类减法第二次退位时的思维过程就很复杂 ,…  相似文献   

12.
1.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面法有什么特点?被学时应注意什么?答:一位数相加得数满十的属于进位加,与它相应的减法属于退位减,为了叙述方便,采用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第一册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简称想加算减)。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练习,逐步达到计算熟练。因此,门)注意复习的设计。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复习,还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13.
“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教学内容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步骤,突破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懂得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主要内容包括1—20各数的认识;一位数加法和与它相对应的减法;市尺、市寸的认识。新教材比旧教材适当提高了程度,它删去了旧教材中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而增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编排上,把1—10各数认识和10以内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和20以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连续返位减法”.是学生学习万以内减法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一、复习铺整,明确难点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与万以内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连续返位的减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生只有获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技能,才能进入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教师一开始就应具有这种前瞻意识.通过充分的铺垫练习帮助学生获得这一熟练技能。因此,在复习时应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上册施教完毕,学生反应最多的是化学太难学了,老师们最大的感慨是今年突然不会教书了。学生和教师都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呢?与原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编排方式的变化,使得用惯了原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师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能迅速适应新教材。因此,端正认识,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改革精神,理解新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对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有重要意义。我认为,搞…  相似文献   

1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如何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熟练进行计算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新教材与通用教材在20以内加减法的编排系统、意图上明显不同。通用教材是按得数分别是11、12、13、14、……的加法及相应减法的顺序进行编排的,相对突出11—18的数的组成分解,而新教材则把其改为按9加几、十几减9;8加几、十几减8;7加几、十几减7……的顺序进行编排,既继承通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8页,例7,例8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其退位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社),三年级(上)第46页例4(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2.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式题;3.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两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①1546-352= ②9010-4608=然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教学新知识准备了方法(思维)。2.教师过渡:这是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退位减法”(板书)。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试用本)同现行第二册相比,在内容上作了以下调查: 1、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到本册教学; 2、调整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编排; 3、调整了口算和笔算的安排; 4、增加了加减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