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年曾积极宣传西方思想文化.1907年,得罗振玉推荐入仕清廷,从此便转向宣传中国封建政治、道德文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随罗振玉避居日本,矢志做大清遗民.1916年,自日本回沪,与遗老往来,时时议论复辟事.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王国维闻讯很兴奋.未几,复辟失败,王国维顿时心灰意冷,他在7月14日致罗振玉的信中说:“此次之变,段、冯、梁(启超)三人实为无恶……人心险诈,乃至天理尽绝.”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结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政府的建立、新军阀混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反共高潮、内战的爆发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等。其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是本专题的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对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起来。唐绍仪内阁辞职后,袁世凯建立了封建独裁统治。为了镇压国民党,袁世凯以盐税作抵押向列强借款作军费,镇压了“二次革命”。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主义为靠山,大肆掠夺人民,确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章(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四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1)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戊戌变法运动有其积极的作用。(2)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性,变法运动迅速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讲课开始前,通过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以导入新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个子目,要简略讲明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4.
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对中国政局影响深远,不仅牵涉国内派系之间博弈,亦关系到日本在华利益。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力促中国对德参战,对华政策面临新的调整和取向。内阁在对待复辟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最终从对华政策的长远利益考虑,放弃支持复辟,这也是张勋复辟迅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北洋军阀内部混战始自直皖战争,其结果是皖系败北,直系掌握北京政权.皖系失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人们在研究皖系失败时,往往只注重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日美角逐中日本失势带给皖系的影响,却忽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皖系统治的冲击作用.一1915——1916年间,袁世凯为巩固其卖国统治,极力鼓吹“尊孔复古”,大搞复辟帝制活动,随着袁世凯的一命呜乎,又出了个张勋复辟;先有“筹安会”的鼓噪,后有康有为、张勋文武双状元的出台,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尊孔”团体纷纷出现,一时间复古的乌云迷漫整个中国.就在此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应运而生的《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它一开始就勇敢地担负起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尽管陈独秀表示只谈学术不贬时政.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真空中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讲授戊戌变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2.讲授变法的失败,使学生认识改良派脱离广大群众,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变法经过,内容。难点:总结失败原因,对变法运动评价。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这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二是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三是护法运动。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和护法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护法运动也是本节的难点。首先,教材通过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斗争以及各省大小军阀的纷起,说明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课本《1917——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重点向学生介绍,洪宪帝制失败后,南北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其代表人物、所依靠的帝  相似文献   

9.
1917年丁巳复辟,张勋被复辟派尊称为“武圣”,康有为被尊称为“文圣”。复辟失败后,张勋一蹶不振,其他复辟派骨干也大都见大势已去,复辟无望,销声匿迹,惟独康有为一直不死心,仍不遗余力地继续策划复辟。康有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复辟派,仍坚持复辟,是因为他不仅有一般复辟派忠于清室,眷恋前朝,希图通过复辟成为中兴功臣的一面,而且还有一整套复辟的理论。他的复辟理论的核心,就是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虚君共和制,即君主立宪制。认为实行民主共和必使国家乱亡,只有实行虚君共和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的近十年,中国处于近代史上极其黑暗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侵略野心日甚一日,他们各自扶植封建反动军阀,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使中国在政治上陷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在经济上,由于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经济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落后的农业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知识:(1)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2)百年战争期间英、法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3)贞德领导的抗英斗争和百年战争的结束及其影响。二、要求学生认识:(1)百年战争的初期和中期英法封建主之间的封建混战,使两国人民都加重了负担,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先后爆发了法、英农民起义。(2)百年战争后期,爱国女英雄贞德成为法国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杰出代表,她的爱国热忱和悲壮牺牲鼓舞了法国军民,对于赢得最后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3)英法农民起义和百年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削弱了割据势力。战后,英法王权不断加强,都发展为中央集权国家。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二要求学生认识: 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但它没触动封建制度,因此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和富强。唯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才是中国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关天培虎门牺牲;三元里抗英斗争;葛云飞定海牺牲;陈化成吴淞牺牲;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严重影响。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1.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与清政府走的是根本不同的两条道路。中国军民顽强抵抗,视死如归,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妥协、投降,导致战争的失败。2.《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从此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与再现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及其意义,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教案课题:液体的表面现象(新授课)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理解液面表面张力的存在; 2.使学生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教学难点: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使学生理解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教具: (详见“教学过程”中有关实验)。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讲授、讨论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 1.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一章讲述了两个问题,即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日美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扩大.在教学中,我体会可依据教材着重分析:(1)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条件以及中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某些特点;(2)日美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扩大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日美成了侵华的三个主要国家.教材首先概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条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总理衙门的设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 2.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认识这个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难点: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教具: 课文插图和自制《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海军、民用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药》     
《药》是中学课文中一分传统教材,现就自己的理解,作如下分析:一短篇小说《药》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它取材于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女士被杀一事,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革命者脱离群众,群众思想麻木的社会现实.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为辛亥革命后不久,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等一幕幕丑剧.目睹上述现实,鲁迅先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人民群众不觉悟是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命运的.为此,他先后写了《药》、《风波》、《阿Q正传》等小说,“将旧社会的病很暴露出来,催人留心”,向人们呐喊“设法加以疗治”.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军阀政治在中国肆虐30多年,给中国现代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地形特点的区别。2 能力目标 :(1)能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 )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3)形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空间分布观念 ,在填充图上正确的填注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3 德育目标 :(1)通过对高原、盆地的学习 ,特别是教学录像片的播放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树立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绿洲的形成、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数绕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