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2.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年钟声,2000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力求把《新闻与写作》办得更好,让读者更加满意。《新闻与写作》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及基层通讯员、宣传干部、大中学师生、业余作者等。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的办刊宗旨。 新的一年里,我们对《新闻与写作》的栏目作了适当调整。 “总编辑论坛”本期发表了北京晚报总编辑肖培的《世纪之交报业竞争的六个趋向》和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社…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农药厂曾华忠: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之声”专栏,刊登了我三点意见,其中第二条是:“读者之声”栏目,应每期有读者最新的呼声,密切编辑与读者的联系。第三条是:增设“好稿推荐”栏目,每期刊登二三篇好新闻作品,供通讯员鉴赏。自这些意见刊载后,每期都有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8.
几点建议     
作为贵刊的一名读者,我对《新闻与写作》非常欣赏,栏目设置合理,内容实在,读后既能增加理论修养,又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帮助,是通讯员写作之路上的好向导。提几点建议: 1.通讯员很盼望能经常与同行进行切磋,提高写作水平。贵刊可以将“当好通讯员浅谈”栏目作者的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附在文章末尾,以利有心的读者同他们交流经验、探讨得失。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在丰富多彩的栏目之中。又增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栏目——“改改评评”。编者简明扼要地提出开办“改改评评”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刊物的知识性和实刚性,提高读者的鉴别水平和改稿、写作的能力。显而易见,开办这个栏目,能荟萃海内新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湖北省房县农行白窝营业所邢勇:我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每月都要专程到10公里外的邮局购买《新闻与写作》。刊物上“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作品评析”、“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等栏目,是我最爱看的。每次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她,就像捧着久别女友的信笺,如醉如痴地读,在与之“甜蜜温謦”的会晤中,我收获很大,仿佛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课。我在这位良师益友的帮助指点下,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用稿数越来越多,今年截止10月初,我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陕西汉中241信箱21分箱阎晓华:作为《新闻与写作》的热心读者,我在这里试说一、二,权作建议。1、“新闻来稿评析”栏目办得好。既有原稿,又有编辑后的见报稿,还有评析文章。评析文章针对性强,说理透彻,给人以启迪。此栏目读者众多,每期刊登二、三篇并不为多。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坚持阅读贵刊10年了,从中受益颇多。在此,我真诚地向《新闻与写作》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15年光盘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新闻与写作》是由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新闻业务月刊。该刊以“贴近现实、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为宗旨,辟有“本刊特稿”、“佳作赏析”、“研究与探讨”、“编采体会”、“来稿评析”、“新闻讲座”、“视听天地”、“摄影与美术”、“文艺之友”、“应用文指南”、“地方报经验谈”、“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具有理论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价值也很高。《新闻与写作》的读者对象不仅限于专业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栏开办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编辑部每天接到的来稿来信中,投给此栏的约占30%。这些来信,对本刊进行了热情的肯定和中肯的批评。许多读者都在信中向编辑部报喜——告知取得的成绩,还对本刊开设的栏目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一) 在大量的读者来信中,谈肯定意见的占80%左右。读者热情洋溢地称赞《新闻与写作》是“良师”、“金钥匙”……△帮助读者树立信心,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甘肃高台某部王海来信告诉我们,他曾投稿loO多篇,无1篇被采用,很是苦恼。“是从此辍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写作》15年光盘近日正式出版发行。《新闻与写作》是由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新闻业务月刊。该刊以“贴近现实、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为宗旨,辟有“本刊特稿”、“佳作赏析”、””研究与探讨”、“编采体会”、“来搞评析”、“新闻讲座”、“视听天地”、“摄影与美术”、“文艺之友”、“应用文指南”、“地方报经验谈”、“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具有理论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价值也很高。《新闻与写作》的读者对象不仅局限于专业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杂志中,我特别喜欢《新闻爱好者》。她栏目多,形式新,信息量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我视之为“珍宝”。每当这本杂志一到,我就爱不释手,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栏目都要认真地看,与刊物结为亲密朋友。我在1986年初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实践中体会到,写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管是作报告、讨论、研究、总结、汇报工作等等,其效果如何,除了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外,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笔上功夫”.以前,我曾一度苦于笔头拙劣,工作有力不从心之感。自从认识《新闻爱好者》后,她的名字就刻在了我的心上。她帮助我获得了写作功能,进一步做好了领导工作。我也成了新闻写作爱好者。有时,我和通讯员们一起讨论分析“读者评刊”、“新闻写作入门”、“通讯员园  相似文献   

19.
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新闻与写作》走过了20个春秋。 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新闻与写作》,明年会有什么新变化呢?又会增加什么新栏目呢?许多读者问我们。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我们也盼望着新的年轮,盼望着用创新给大  相似文献   

20.
《检察日报》注重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其新闻评论专栏《每周观察》经过多年的编辑实践,尝试把“对话”的表现手段引入新闻评论。他们以多种方式拓展新闻评论的“个性化”空间,培植栏目的“个性化”评论风格,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参与意识,从而在与其它媒体的竞争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