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承载着藏族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世代居住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高寒的气候条件、放牧迁徙的生活方式及藏传佛教的价值观等条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任珂  赵程远 《今传媒》2023,(10):73-76
过去,少数民族电影大多被置于“他者”视野的诠释中,在特有文化景观与过度外化的形式下被表征为一种虚幻的现实。21世纪以来,一批具有自省意识及人类学视野的本土新势力导演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藏族题材电影创作景观”,完成了对藏地空间和藏地文化的真实还原。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导演借助视觉图景延伸文化意蕴,以时代为基底塑造身份标识,在主客观的双重意识下越过民族、地域的价值鸿沟,实现了影像与符号表意之间的有效协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传播领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作品的多样化发展,旨在为藏族题材电影的跨域性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于乐 《出版广角》2022,(11):88-91
民俗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稳定器”和“资源蓄水池”。民俗文化出版应积极落实细化政策规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提升编辑的民俗文化出版意识,挖掘民俗文化出版空间;围绕主题,打造特色丛书品牌;走融合出版之路,从民俗文化传播对乡村振兴的可适性出发,促进民俗文化出版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孙瑶 《出版广角》2018,(5):90-92
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的活动,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本的推出就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成功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获得了海外读者的好评.文章从物质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态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中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及其对推广东方文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德珍 《新闻界》2012,(7):35-38,41
广西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目前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是14个城市的品牌定位和传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广西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的自治区,可以巧用民俗文化进行城市定位,从而形成城市品牌差异化传播;可将民族文化引入城市CI设计,形成城市个性风貌;可根据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进行城市营销与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6.
拉珍 《东南传播》2016,(2):26-28
社会的经济于过去相比在不断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开始渴望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电影承载着人们精神与情感交流的桥梁,电影的不断的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族题材电影的拍摄与发行,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藏族和其他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藏族也不例外,当藏族题材电影向非藏族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跨文化传播。本文首先对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族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对策,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华青措 《档案》2013,(2):59-61
藏族传统档案文献是藏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对藏族传统档案文献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藏族传统文献的保管和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颜纯钧 《现代传播》2019,(10):85-90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迎来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但国际传播却不尽如人意.一味陶醉于票房狂收的自我满足,却忽视了在整个国家参与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一份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资讯赤字”、信息不对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大量存在,并在西方被描述为一种“文化折扣”.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不仅要表现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更要把全球性问题、全人类命运纳入思考的范围,超越本土的文化视野和精神境界,在交流中实现“文化对冲”.  相似文献   

9.
巩杰 《东南传播》2011,(7):82-84
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纪录、保护和传播陇右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有成效的影像纪录方式就是摄制了大量关于陇右文化的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完成了对陇右文化生动鲜明的影像传播和形象逼真的视听再现。影像对陇右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主要涉及到陇右远古文化遗存、中华人文始祖文化、陇右石窟文化艺术、陇右民族民俗文化和陇右三国古战场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德格印经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手工木版印刷中心,占藏族文化70%的古籍存储在其中,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面旗帜。因此,作为藏区最大的印经院,它别具一格的出版文化,势必会为中国的出版文化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从典籍翻译、宗教文献、雕版印刷这三方面的成就来论述德格印经院对中国出版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新的消息来源、交流途径和传播渠道,通过分析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武术文化传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不良影响,对运用新媒体传播武术文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保障藏族人民学习使用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藏族文化发展的崭新进程,藏文辞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种藏文辞书相继出版.60年来,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等9家国内涉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各类藏文辞书数十种.这些辞书类型丰富多样,为藏族人民学习使用藏文,对藏族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周边传播理论视角看,“做好文化周边传播,是做好‘一带一路’周边传播的主要内容”。①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身份的表征,做好“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节庆文化的周边传播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唤起丝路文化记忆、展示中国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丹丹 《青年记者》2016,(5):106-107
传统民俗文化蕴涵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人民长期传承的风俗生活以及文化形式.齐鲁传统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类型丰富多彩,孔孟之道及对泰山的崇拜形成了齐鲁大地上特有的民俗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瑰宝.但随着大众文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依托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为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民俗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阿坝师专藏羌民族文化研究资源现状,为实现对藏羌民族文化研究资源的有效整合、组织和管理,促进学校特色资源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使用数字空间DSpace构建了藏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知识库,并介绍了知识库的架构设计、实现方法、应用功能和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10,(3):F0002-F0002,1
博,古之人谓之“渊”,谓之“大”,亦谓之“藏”。所谓“博物”,即在众物灵秀之间,淘藏得优品。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先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也是我区打造的重要文化品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是传媒创意生产取之不尽的活力源泉,区域融媒体中心应自觉担负起助力本地文化传播、塑造本地“文化强符号”、构建本地文化体系、传播本地良好形象等重任。宜昌夷陵融媒体中心在传播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地缘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