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与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应用性专业设置以及灵活的学生专业选择政策,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显著特征。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可以得到相关借鉴与启示:第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动态评估制度,推进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构建契合产业发展、根植当地、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第二,制定和实施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制度等,加强产教融合的专业设置,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三,建立学生专业选择下的专业竞争机制,促进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介绍并结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制药专业体系构建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应该具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制药人才培养方案、以“双师型”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深入的校企合作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不仅在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广泛采用.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教育中也普遍采用。本文以德国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教学计划为例.分析其教学特色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依据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认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找准办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三方联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创新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职业大学内设置的建设工程专业,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与改革,按市场经济职业岗群的要求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以岗位技术需要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下莱茵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分析显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结构固定化可塑性小,培养目标与总培养目标高度一致;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标准清晰透明;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育体系完善;强调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略显不足等特点。我国应用型高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类型属性,基于职业能力建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内容适切性,教学组织多元化,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坚持校企合作,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  相似文献   

7.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在推动欧洲经济区域发展、提高人口受教育比例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具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遵循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生源广及入学公平等特点,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广受市场欢迎、就业率高,这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专业开发的经验与特色,如专业设置调整重视针对性和调研论证,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以及专业建设与企业密切联系等,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我国高职院校应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作为设置调整专业的根本依据,把清晰确定培养目标作为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走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实践教育,无论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或美国和日本的应用技术大学,还是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其实践教育的共同特点在于:确定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人才培养。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树立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实践教育理念,构建以课堂训练、实验室训练、毕业设计训练、社会活动训练、实习训练等一系列的实践教育体系,注重构建实践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Essligen)情况介绍,以其汽车工程系的2个专业、4个专业方向为例,对其最新实行的三年制学士(Bachelor)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特点进行了剖析,并与国内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与教学体系相比较,提出了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虽然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历史并不长,但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放在首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甚至超过了学术型的综合性大学。文章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探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得益于自下而上的专业设置和统一规范的专业认证体系,专业认证体系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的自主特色和高质量的专业标准提供制度保障。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同于研究型大学,表现出专业数量上的"小而精"与"大而全",专业方向上的技术性与应用性,专业类型上的多样化与跨学科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14.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具有地方性、应用性、灵活性和严谨性等鲜明特点,其专业建设的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地方本科院校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专业设置论证,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开展专业评估认证,确保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势的办学特色具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应用型大学应通过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搭建实践教学的公共平台、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道路等几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应用型大学“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其基本特点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专业设置针对职业岗位群,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学生实行“双优制”,教师配备强调“双师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内客等方面有许多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校在农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级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1993年瑞士建立应用技术大学,1994年通过设置职业会考来选拔生源。应用技术大学的选拔标准为“联邦职业教育证书+职业会考证书”,即只有获得联邦职业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参加职业会考,取得职业会考证书后方可入学。联邦职业教育证书保障生源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职业会考注重专业相关知识以及跨专业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法能力的考核,包括基础、重点、补充三部分科目及跨专业项目。瑞士职业会考制度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经验:作为衔接两级教育的招生考试,应考核“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池德汝 《成人教育》2015,35(3):91-92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广泛应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学习模式、法律保障、管理机构、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经市场调研得出结论:培养高职层次的数控机床应用与维护技术人才是完全符合本岗位的具体需求的,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体会到,要使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以CBE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计划的完成,以考核方法改革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让学生自觉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